神木衛生局副局長張波(音)說:“我們最開始只是打算在縣級層面推廣醫療覆蓋,沒有考慮儲蓄和消費等經濟因素。”神木的做法很簡單:在20歐元至40歐元的門檻費之外的所有費用全部報銷,這在中國尚屬首次。資金主要來自公共財政。
曾經有媒體表示懷疑,認為神木縣的財政無法承擔這筆巨大的開支。但張認為凡事都有兩面:“我有一個朋友一年納稅一億元,相當於1000萬歐元。這樣的不止他一個。所以我並不擔心資金問題。”
從今年3月開始,神木的醫療保障覆蓋至所有的該縣戶口持有者,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一視同仁。過去可不是這樣:城鎮的公務員和國有企業員工已經享有比較完備的醫療保障,但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只能報銷40%至50%的醫療費用。
神木的縣醫院建得非常豪華。這座剛剛開業幾個月的醫院有整整10層,外面裝飾著玻璃幕墻,裡面有電梯和最尖端的醫療設備。醫生白文亮(音)說:“一開業,許多以前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的慢性病患者就來排隊了。他們知道新規定從3月1日起實施,所以一直在等。”
至於神木模式是否是邁向“多消費少儲蓄”的樣本,白醫生表示懷疑:“改革很難影響人們的習慣。這裡的人已經夠富了,但他們仍然大量儲蓄。在中國,消費通常是由各自的需求決定的。”
在一個櫃台前,我們碰到了37歲的農民楊永平(音),他剛剛報銷了320歐元的椎間盤突出治療費用。他的回答確認了白醫生的判斷:“我們今後不再那麼擔心錢的問題了,但省下的錢也不會拿來花。”
說中國人不消費其實並不準確。中國家庭的開支在不斷增加,真正導致儲蓄率上升的是企業,它們賺取了利潤卻沒有進行足夠的再分配。
中國人常說“他們和繁榮之間隔著三座大山:教育孩子、購置房產和醫療費用”。在城市,前兩座大山如今已經被部分逾越。現在中國該向第三座大山發起衝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