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克林頓訪朝 美朝直談挑戰中國發言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4 12:03:39  


 
  1985年,朝鮮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後來衛星圖片顯示朝鮮有研發核武的跡象時,國際原子能機構便在1992年進入朝鮮進行查核,朝鮮也很配合。到了1993年2月,國際原子能機構作出對朝鮮核設施進行強制性“特別檢查”的決議後,惹怒了朝鮮。3月,朝鮮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美國揚言進行制裁,引發出朝鮮半島的第一次核危機。 

  時任總統克林頓對外措辭強硬,不過還是派前總統卡特去朝鮮斡旋。1994年卡特前往平壤,朝美開始一系列秘密和公開會談,10月份兩國簽署了《日內瓦核框架協議》。隨後,朝鮮同意仍然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履行根據條約達成的安全保障協議,朝核危機算是過去了。之後朝鮮半島相對平靜,到2000年10月,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訪問朝鮮,為克林頓政府的對朝政策劃上較圓滿的句號。 

驚人相似的一幕 

  克林頓在朝鮮核問題上的重要性,在於確立了美朝直接談判模式。美國給盟國日本、韓國通氣,但主角是美國和朝鮮。到了布什接任總統,美國推行單邊主義政策,並把朝鮮歸類成“流氓國家”、“邪惡軸心”,結果激怒了朝鮮,朝鮮宣布退出《核不擴散協議》。從2003年起,在中國的努力下,朝鮮、韓國、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六國共同參與,設法解決朝核問題,演繹出“六方會談”模式。不過到2006年朝鮮進行核試驗,已表明“六方會談”漸趨失效。 

  奧巴馬就任總統後,表示願意和朝鮮通過直接的外交,讓朝鮮放棄核武器。而朝鮮方面也一再呼籲要與美國直談,不惜以核試驗來迫使美國就範。1994年朝鮮核危機發生之際,是朝鮮政權移交之時,卡特訪問朝鮮不久後金日成去世。美朝簽署核框架協議,則是金正日權力穩固的標誌之一。現在,金正日的健康成問題,朝鮮以核要挾以及與美國直談,來渡過政權移交的顛簸,不無道理。 

  今年與1994年的另一個相似之處是,美國在與朝鮮打交道時手法如出一轍。朝鮮核試驗後,奧巴馬政府以強硬的姿態對待朝鮮,並且在聯合國尋求制裁朝鮮的決議。克林頓到朝鮮後,聲稱捎去了奧巴馬的口信,但白宮立刻否認,並說這是一次“私人訪問”。當年卡特訪問朝鮮後說有“好兆頭”,克林頓政府也是標簽為“個人行為”,並強硬地說,“今天和昨天沒什麼差別,我們仍在聯合國尋求制裁”,實際上卡特已經私下裡告訴朝鮮,美國已停止進行制裁的活動。透過外交煙幕彈,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和朝鮮的聯繫渠道是通暢的,雙方都在爭取時間。所以,朝美恢復到克林頓時代的直談模式的可能性很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