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股市與經濟無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4 10:22:34  


 
  假設政策市一說成立,中國政府調控股市的政策目標到底是什麼?“圈錢”二字並不能概括所有的內容。上市公司大量融資的同時,中國大多數最賺錢的企業也被納入了股票指數。發行股票不僅是把錢圈走的一次性活動,政府依然擁有這些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在分享上市公司業績和分紅增長方面,與其它中小股東依然存在一致的利益。

  如同希望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一樣,中國政府也希望在資本市場達到同樣的效果。近年來,中國政府對於股市的種種干預措施,從印花稅的升降,新股發行的節奏,到“中證報”和“上證報”上意味深長的措辭,其實目標非常簡單——希望股市的表現能同經濟的基本面吻合,避免大起大落。所以,政府選擇的干預時機,一般均在大漲或大跌之後。

  但在現實中,政府干預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投資者對政府干預形成預期之後,反而會忽視市場自身的狀況,使股價出現與基本面相背離的大幅漲跌,直到看見政府出手的“政策底”或“政策頂”為止。

  但從長期看,這種對政策的投機只是增大了市場的波動幅度,從長期來看並沒有改變市場的價值中樞。政府對股市的政策既沒有能力也沒有動機做到這一點。如果將近幾年股價、企業利潤和中國經濟增速的走勢叠加,其方向仍然是一致的(特別是在股權分置改革和銀行等大盤股上市後),但波動的幅度依次遞減。

  市場環境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國股市存在對政策的投機是客觀現實,但是因此否認股市與經濟的內在聯繫,則是對上述現象的誤讀。

  對政策因素的投機不能改變股票在長期的投資價值,同樣也不妨礙其在短期給股票的價格帶來巨大的波動。按照哪種思路投資,全在投資者自己的選擇。兩年之間,經歷過6100點和1600點的中國股市,已經給政府和股民都留下了不少教訓。這可能是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