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製造”經受考驗 明年是抓機遇的一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6 16:30:53  


  中評社北京9月16日電/打開眼前精美的童話書,躍然而出的是一隻精美絕倫的“火鳳凰”;而翻開另一本,浩瀚的“太陽系”則會在小讀者的眼前纖毫畢現;一些看上去和平常無異的兒童書,只需要用手輕輕一按就會讀出單詞、拼音…… 

  新華社報道,站在車間裡,指著這些今年剛剛推出的新產品,廣東韶關科藝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勝如說:“就是依靠這些創新、創意產品,和面對逆境不放棄的拼搏精神,我們度過了最為困難的時期。現在,這些產品不僅重新走進了歐美市場,而且全年銷售額有望取得超過兩位數增長。” 

  科藝創意的成功更像是一個縮影——整整一年過去了,儘管多數經濟學者和市場意見認為,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然而種種跡象顯示,一度在人們眼裡缺乏想像力和創新意識、依靠低成本優勢進軍國際市場的“中國製造”,卻在這場危機中表現出較強的承受力和應變能力。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不論是當前的“危機時代”,還是全球進入復甦階段的“後危機時代”。“中國製造”面臨著的最大挑戰來自於內、外兩個方面。 

  “一方面,企業必須面對全球市場訂單減少、貿易保護注意抬頭的外在壓力;另一方面,企業必須儘快完成由勞動密集、資本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過程,從技術模倣走向技術創新。‘中國製造’的前途,取決於對這兩大挑戰的回答。”他說。

  和世界其他一些國家與地區的企業一樣,由於外需的持續萎縮,“中國製造”在過去的大半年中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 

  作為全球近60%的玩具生產和供應基地,廣東一些完全依靠貼牌生產、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中小玩具企業在過去的8個多月裡生存艱難,乃至倒閉。而過去30年中一直是“中國製造”典型代表產業的紡織業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市場人士認為,金融危機的外在衝擊暴露了“中國製造”長期存在的缺乏自主品牌、過度依賴外源性銷售渠道、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的產業結構痼疾。 

  林勝如說,面對逆勢,企業加強了技術創新和研發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加工難度高、生產標準要求嚴格的新產品,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注入了大量的科技創新元素。“危機進一步促使我們將企業打造成銳意創新的精品製作中心。” 

  在民營經濟高度發達的中國東南沿海,品牌和創新成為不少製造企業“危”中尋“機”的著力點。作為中國外銷EVA拖鞋的龍頭生產企業,福建泉州寶峰鞋業有限公司早在3年前就將目光轉向了品牌建設。在公司總經理鄭郭璋看來,金融危機雖然對企業訂單和外銷利潤有所影響,但也蘊涵著巨大的商機。 

  “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打造一個中高端的拖鞋品牌。”鄭郭璋說,一方面是瞄準國內市場的空白,另一方面是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這也是我們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這家有著1000多員工的民營企業中,開發部門的人力就達到了100多人。鄭郭璋說:“技術是我們的生存之本。” 

  一些企業則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通過尋求新的出口市場和加強適應內需市場抗擊金融風暴。位於廣東省清遠市的建滔實業有限公司從去年10月開始,出口訂單數量一度為零,多條生產線被迫停產,但是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企業通過轉變出口方式和加大內銷力度,成功恢復了80%的生產能力。 

  “今年4月1日起實施的出口退稅率調整讓企業獲得了喘息,而更大的及時雨則來自家電下鄉政策——正是內銷市場的復甦,讓我們這家主要為家電企業提供印刷線路板的企業‘活’了過來。”建滔實業副總經理阮劍亮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