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日韓領導人峰會:東亞共同體呼之欲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9 09:47:40  


 
  從中日韓三國在峰會前夕的頻繁互動看,“東亞共同體”成為第二次中日韓領導人峰會的重要議題,幾乎是可以肯定的。至於此次峰會是否會就此達成共識,則不得而知。

  中日韓三國的人口超過15億,三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總量占全球的17%,是東亞地區經濟實力最強的三大國。如果中日韓領導人在峰會上達成共識,同意由三國帶頭推動,必定有利於“東亞共同體”的早日成形。

  按照日本外長岡田克也的說法,“東亞共同體”包括中日韓三國、亞細安十國、印度、澳洲、紐西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08年,亞細安十國和中日韓三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合計超過11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8%以上;外匯儲備總額約為3.65萬億美元,占世界外匯儲備總額的一半以上。

  亞細安和中日韓的經濟規模已是如此龐大,如果再加上印度、澳洲和紐西蘭,“東亞共同體”一旦成形,必然會對亞洲乃至全世界的經濟活動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影響到政治、安全等其他領域。

  鑒於“東亞共同體”是一個像歐盟那樣的區域組織,其成員必定不可能包括非東亞國家,如美國、歐盟各國、俄羅斯等。而在全球一體化的當代世界,“東亞共同體”的成立如果得不到非區域國家的支持與祝福,甚至引起猜忌,對其發展是不利的。

  兩天前,李顯龍總理在東京會見鳩山首相時,就特別強調“我們所堅持的是一跨越太平洋與國際接軌的體制。美國在這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歐洲也是我們的重要夥伴。因此,亞洲的合作體制一定要開放,與世界接軌的,絕不能封鎖”。

  作為區域組織,未來的“東亞共同體”在成員組成方面必然是“排他”的,不可能容納非區域成員。但是,組織結構上的“排他”並不意味著組織本身不能開放,亞細安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多年來,這個由東南亞國家組成的區域組織,就通過了“亞細安與中日韓領導人(10+3)會議、亞細安與中國領導人(10+1)會議和東亞峰會(10+6)等形式,實現了與非區域國家的對話與合作,甚至還為“東亞共同體”奠定了基礎。

  未來的“東亞共同體”應可借鑒亞細安行之有效的經驗,通過類似的安排,與非成員國進行對話與合作,取得非成員國的祝福,努力實現東亞區域的繁榮與進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