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當個“中國式”好領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9 10:04:56  


 
  2008年,ASC公司曾就“如何在華當領導”一題,詢問了中國分公司的數千名經理。答案呈現出兩個有趣的觀點:第一,中國經理的管理風格因地而異;第二,在30年前率先改革開放的地區,經理們傾向於“合作式”領導方式,和資本主義國家的領導風格類似,如南方城市深圳、海口、珠海、汕頭和廈門。

  在中國東北和西部,更多經理趨向於“權威型”領導風格,如果意見存在很大分歧,這樣的領導會被視為“軟弱無能”。而在東部沿海地區,也就是大多外企“落腳”之處,比較普及的是“家長式”領導風格,這意味著儒家式家長制在某種程度上和西方教父式領導風格融合——企業經理必須關心員工及其家庭,為其生計負責,而員工們必須回報以忠誠。

  和德國經理不同,中國經理很難把私人生活與職業分得一清二楚。中國人希望與領導在上班以外的業餘時間也能共享一些時光。尤其是下班後的活動,例如一起晚餐、看電影或積極參與體育競賽(保齡球、乒乓球等),均屬於增強凝聚力的重要活動。

  為在中國當個好領導,必須記住兩點源於儒教的“中國原則”:尊老和等級觀念,這在中國人的思維中根深蒂固,決定了他們的行為、社會舉止和經濟生活。尊老意味著年長者總是享有優先權,而“年長者”指的是參加工作時間長、從政時間和入黨年頭長的那一類人。在許多中國企業中,資歷深者的收入高於資歷淺者,哪怕前者的業績可能不如後者。

  中國的“等級觀念”已存在了3000多年。正因如此,中國員工往往比較被動,不肯輕易說出自己的觀點,即使對自己承擔的任務尚不明了也不敢追問。因此,外國領導必須認真詢問下屬是否已真正聽懂了。此外,一名外國管理者必須知道,一個中國人被當眾批評是一件十分丟臉的事,上級必須採取單獨批評的方式,而因為等級觀念,下級絕對不能批評上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