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匿名網民發帖稱,在當年的招聘中,張在三位競爭者中排名最後,但因獲得了當時在位的某位校領導的青睞而被錄用。揭秘真相、引發爭執……這出教授病床前被解聘的悲情戲至此已漸漸變了味道。
事實上,無論從法律層面還是道德層面,武大、張教授和家屬以及輿論所爭論的均跳不出“情、理、法”這三個範疇,關鍵是應該將哪個字擺在最前面。
最值得外界深思的其實並不是孰是孰非,而是作為東京大學工學博士、擁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建築大師、百年高校武大設計學院的院長、教授,張在元無論怎麼說都應該屬於高級知識分子,是中國的精英人才了。而就是這樣一位尚處社會上層的海歸人才最後卻落得“無錢治病”的窘境,這不是對中國社會的莫大反諷?
這讓筆者想起了同樣患上“肌無力”病症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這位科學家要是生在中國會怎樣?高級人才的生老病死尚得不到保障,那普通老百姓呢,中國還有千千萬萬個與張教授一樣長年臥病在床的人,又會是怎樣呢?
張在元事件考驗的不止是武大,還有社會保障機制。其讓人讀出了當局關照民生的現時“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