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破“雙軌制”,中國改革難前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5 00:48:46  


 
  而導致公共資源和利益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則在於脫窠於計劃經濟體制後,迄今依然存在的隱性或顯性的各種社會“雙軌機制”和“二元管理模式”。

  何為“雙軌機制”?簡單地說,就是原本應按照統一規則分配的、屬於社會全體成員共同享有的公共資源,在不同政策和管理機制的區隔中,人為造成了不同的人群享用的機會和多寡不均等。改革開放之初,大陸曾經歷過一個令人印象深刻、並導致“官倒”泛濫的價格“雙軌制”時期,後來,隨著市場經濟機制的建立,大陸成功超越價格“雙軌制”,卻在社會管理體制方面止步不前。 

  “雙軌制”不僅表現在外界最為熟悉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方面——那是“雙軌制”最大的堡壘,是“塊分割”的典型特征;還表現在教育、醫療和住房等諸多公共服務領域存在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區別,其是“條分割”的結果。由於這些領域中資源分配過度不均衡,也使之成為當前中國社會矛盾最為尖銳的焦點區域。 

  當多數人在高房價的淫威下痛苦呻吟時,依然處於所謂“體制內”的政府機構與少數壟斷國企的人員卻可享受遠低於市場價格的“准分房制”優越;當“體制外”的國民在為“看病貴”煩惱時,同樣也有人因為處在“舊體制”的保護下而繼續享受“公費醫療”的便利。 

  “雙軌制”帶來的惡果首當其衝便是官方在制定公共政策時的“區別對待不同職業人群”的思維,以及由此產生的“二元管理模式”,這讓政策和制度公平大打折扣,拉大了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為特權階層和特殊利益群體的坐大提供“合法”依據,也為他們的尋租行為提供了土壤。換言之,中國目前許多社會問題的產生,社會矛盾的激化,很多便可以追溯到“雙軌制”之上。 

  如果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前30年基本實現了鄧小平曾所說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問題,接下來,當局應該著力的就是推進“共同富裕”。“雙軌制”給中國“實現社會公平”的深度改革增添了複雜性和難度,反過來,未來改革成敗與否也在於如何徹底破除“雙軌制”。 

  可以說,不破除社會管理體制上的“雙軌制”,中國發展的未來就會蒙上陰影,中國的改革就無法真正推向前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