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143名議員隆重訪華傳遞什麼訊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2 01:07:43  


 
  日本富士電視台在採訪訪華團成員、27歲的國會議員橫粂勝仁的時候,他正在家裡打點行裝,他告訴記者:“馬上就要去中國了,我才發現自己沒有一個合適的書包,昨天就趕快去買。”接著,他拿出一條銀色的領帶,說:“我準備在與胡錦濤主席合影的時候,就戴這條領帶,讓胡主席感受到我是一個好青年。”當記者問他會不會去長城的時候,他回答說:“都想好好看看。這次,最高興的可能就是和我年齡一樣的年輕人。我們都希望和中國的年輕人有更多的交流。”34歲女性議員田中美繪子則告訴記者:“這是我當選國會議員後第一次出訪外國,所以我會特別注意禮節。”

  在分析這個訪華團的目的是,日本媒體的看法是不一致的。《讀賣新聞》把這個訪華團稱為是一個大型“外游”代表團,指出此行的目的是要給內外都留下日本政權已經更迭的深刻印象,強調這次小澤一郎是與中方進行黨務交流,與民間進行草根交流,並不涉及外交的具體個案。日本電視台在評論中指出,這個大型訪華團聚集了如此眾多的國會議員,本身就是一個“異例”。小澤一郎一方面希望通過此舉引起中國方面的更多注意,另一方面也向日本國內展現巨大的影響力。《產經新聞》則認為這是小澤一郎對中國的“朝貢外交”,把中國當成“皇帝”,把自己當成“家臣”。該報認為,在國內問題集中如山,特別是美軍普天間機場轉移問題帶來日美關係產生裂痕的時期,這種大型訪華團不一定有利於日本的國益。該報評論還指出,“這次訪華團中有將近80名國會議員,但是他們很少有人能夠與中國討論東海油氣田問題、軍事透明化問題、食品安全對策問題。希望他們能夠把這次作為將來應對中國的一個經驗積累的機會。”

  日本橫濱市立大學一位教授這樣指出:“日本媒體對小澤組團訪問中國一事的評論雖然不能說沒有道理,但還是過於重視表面。事實上,小澤一郎雖然在日本被看作是新保守主義的領袖,但是他的新保守主義並不反對中國。他作為田中角榮‘七弟子’之一,明白中日關係的重要性。他已經13次率團訪問中國,並且和中國開展了十多年的‘長城計劃’,還成立了‘日中至誠基金’,具體落實建立了民主黨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中日交流協議機構’,這都說明小澤一郎重視中日關係。這次,小澤一郎訪華團中的許多新議員都是憑借著小澤選戰的戰術當選的,他們被稱為‘小澤學校’的‘娃娃兵’。小澤願意帶著他們一起訪問中國,帶著他們與中國最高領導人見面,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沒有交流就沒有了解,相互理解也是在相互交流中產生的。”

  在談到中日兩國之間經常有大型民間代表團進行互訪,其作用究竟如何的問題時,這位教授認為,“與其他國家的來往相比,日本和中國之間在戰後的確有過多次數以千計甚至萬計的大型代表團的互訪,這本身就說明了日中關係之間的特殊性。日本與中國之間不是普通的鄰國關係,這是誰都明白的。這些大型代表團所起到的積極作用,無論在日中恢復邦交以前還是以後,都可以看到的。很多人都看到日本和中國現在存在著國民感情對立的問題,如果沒有這些大型代表團的交往,可能對立的更加嚴重,甚至會像敵對國家一樣。還應該看到的是,這裡面也有一些變化。過去,一些大型代表團的訪問,都是中國方面發出的邀請,現在,更多的是日本方面主動提出、主動組織的。這種變化的深刻含義也是值得回味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