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真的是“不差錢”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6 06:10:00  


 
  二,中國龐大的4萬億元刺激計劃中基建項目投資較多,中央為防各級地方政府“跑部錢進”,大上“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審批嚴格且環節繁多。加上招投標,環環相扣,任何一環沒完成均會阻礙後續環節展開,自然會影響財政支出進度。 

  沒花掉也可能是“給晚了”:因為預算周期設置不合理,中國不像歐美提前一年就開始編制預算,往往預算年度開始後,預算還處在編制和審批中,加上撥付速度慢,客觀上造成了“上半年無錢可用,下半年錢多得沒處花”的尷尬。沒花掉當然也有“給多了”的成分:各方均相信“有錢好辦事”,年初都做“最大預算”,導致財政預算虛高,而到了年底就“突擊花錢”、爭取下一年的預算只增不減——每年中國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中被發現的違法和違規問題金額都高達上百億元,相信其中就有匆忙花錢不擇項目的成分。 

  雖然中國財政部長謝旭人已呼籲嚴防年底“突擊花錢”,但以往年經驗來看,這筆全年預算支出的1/4還是極可能在年末最後一月被“光明正大”地“突擊”花完,從而“圓滿”完成全年收支計劃。不說其中是否隱藏財政資金浪費、濫發獎金福利乃至尋租腐敗等,讓人擔憂全體納稅人的血汗錢被浪費於無形,前11個月行政效率為何不到位也值得深究。 

  國家“預算花不完”,不同於一般家庭過日子有“節餘”。因為經全國人大核准的預算有其嚴肅性,如果“取之於民”的財政資金不能按預算“用之於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那這種沒有什麼約束力和剛性力可言的預算又有何用? 

  要知道,財政預算每一項支出,都關係到社會穩定和經濟健康的運行;哪一項沒跟上,都很難讓人安心。比如國防支出跟不上,就意味著國家安全受影響;而按此前中國財政官員所說,“跟老百姓相關預算執行情況最差”,這意味著繳完各種稅負還要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普通國民本可分享社會財富增長的實惠,有望加薪減稅,卻無端蒙受“國富民窮”的痛苦——或許,這可以部分解釋中國經濟結構為何想由投資驅動向居民消費驅動轉型卻始終成效不彰。 

  不難想像,預算支出執行力度、速度的拖延,會令國民的信任流失,減緩納稅激情。而因此誤導經濟決策方向,才更堪憂慮。如今年中國財政赤字已是“史無前例”的9500億元,不但9倍於2008年,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水平,而在一片叫窮聲中,傳聞官方為繼續刺激經濟為名已擬定了一個明年赤字高達萬億元的財政預算。明明市場資金充裕,還要砸大錢,只能砸出越來越強烈的通脹預期,看來中國又得頭疼了。 

  因此,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的財政收入,並不是到了“不差錢”的地步。相反,問題出在結構上,該花錢的地方缺錢,不該花錢的地方卻錢花不完。尤其是,關係到民生保障的領域,關係到中國經濟結構升級換代的領域上投入嚴重不足。長期以往,必然造成中國經濟結構的扭曲,社會矛盾的激化,經濟危機風險的加大。因此,用好,用對每一分民眾血汗錢,並非等閑之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