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差錢”的中國人期待走出“蝸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7 01:21:39  


 
  那些高喊著“中國人有錢存起來就是不花”的專家學者們,如同那些詰問著“何不食肉糜”的古代皇帝們,是否近距離地體味過這些百姓的艱難與辛酸?比起歐美國家成千上萬的負資產家庭,中國人的存折上也許並“不差錢”,可是各種保障制度的缺失與社會發展成果分配的不公,讓人們在消費時“很差錢”。 

  一場金融海嘯,讓決策者們發現,中國投資性外生性的經濟增長模式,越來越成為影響經濟活躍程度的障礙。從目前的種種信號可看出,消費問題,民生問題,將成為明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聚焦點。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要“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居民消費需求”的要求,但經驗證明,中國消費率偏低的問題的解決是個難題。商場促銷、家電下鄉……刺激內需的政策一直在推,效果卻始終不明顯,消費在經濟總量中比重不足40%,而且還有繼續下探之勢,與發達國家70%的消費率相距甚遠,原因就在於制約中國民眾消費的因素太多。

  經歷了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創造了世界奇跡,而今,隨著體制轉軌、社會變革,一些民生問題日漸突出,這需要政府有大勇氣、下大力氣破局。 

  中國官方喊出了“調結構”,但執行起來卻並不容易——要增加消費、改善民生,必須先增加居民收入,乃至調整國民收入再分配,這必然會增加勞動力成本,對“中國製造”的低成本出口戰略造成衝擊,甚至會觸動某些利益集團的利益。而經濟學界的研究表明,國民收入增加並不會馬上轉化為消費增長,這當中將會有一段非常痛苦的過渡期。而某些已經掌握了資本和權力的特殊利益集團,更不會輕易放手。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中國經濟必須轉變增長模式早已成為共識,但下決心做卻如此艱難。 

  破局,考驗中國決策高層的大智慧和大膽略。當年,里根總統上台後採取的減稅政策,曾招來一片質疑和反對聲音,但這些政策對後來美國新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 

  因而,改善民生雖然要經歷陣痛,但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需要政府發揮管理職能,在保障社會公平的基礎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切實改善民生。讓中國百姓“不差錢”不再是反諷,走出“蝸居”成為現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