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0:中國告別經濟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8 03:17:09  


 
  中國經濟過去幾次出現“過熱”,都伴隨著貨幣增長大大超過實體經濟增長的問題。2009年股市和樓市的走勢,也離不開這樣的背景。

  目前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仍在。歐美經濟復甦的進程落後於中國,外需不足將繼續困擾中國的製造業。產品供過於求可以減輕CPI通脹的壓力。這一指標去年11月才由負轉正,落後於經濟回升的速度。

  中國經濟度過危機,重現繁榮,面臨的通脹壓力小於以往,看上去是個好消息。但是與危機爆發前相比,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可能更加不利。

  上一輪的過熱,貿易順差和熱錢“流入”是流動性過剩的主要來源,銀行貸款和財政支出被控制在相對謹慎的水平。而今,人民幣匯率低估,外匯儲備貶值的風險沒有緩解,銀行貸款和財政支出(特別是地方政府)“彈藥”被大量消耗。如果出現第二輪下滑,這些短期內拉動增長的手段可能將不再可行,甚至銀行在快速擴張中積累類的風險本身,就可能成為下一次危機的誘因。

  最重要的是,中國遏制經濟下滑的政策,沒有緩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甚至使一些領域的矛盾更加惡化。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可以建成世界最先進的時速350公里的長距離高速鐵路(短期難以盈利),但是相當一部分鐵路沿線的人口卻不能享受基本的醫療保障。

  把錢花在醫療、教育、社會保障還是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上的結果是不同的。前者助長多數人的消費需求,後者助長資產價格的泡沫。而資產價格上漲的受益者,永遠是少數有產者。收入上漲的速度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工薪階層分享經濟增長的份額將越來越少。

  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中國經濟,體現為出口需求的下降。中國經濟擺脫危機,實現持續增長的出路,在於培育國內市場的需求,彌補外需下降的損失。這一點早已是共識。用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做法,在短期內擴大需求的效果明顯,長期看依然是在擴大供給。國內市場消費需求不足的現實,迄今並未改觀。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雖然面臨著新一輪“繁榮”,卻沒有真正走出危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