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需警惕急迫崛起的傲慢心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12 09:33:00  


 
  然而,自信如果帶著急迫,則很容易轉化為自滿和自大。如果我們逐漸習慣於自大,傲慢就會成為必然。值得警惕的是,如果自大成為普遍的社會心態時,它很容易轉化成決策心態,並在一個國家很多方面的策略選擇中體現出來。

  在我們看來,急迫崛起的傲慢心態對中國是危險的。首先,這會導致中國發展策略的改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奉行的是鄧小平總結的“韜光養晦”策略――不當頭、不爭強,埋頭搞好自己的發展。這種策略使得中國近幾十年來得到了很大的實惠,雖然與西方仍然存在著意識形態差異,但市場和生意使大家走到一起來,中國也借此參與了全球化,最終成就了今日的中國。但“韜光養晦”也意味著有取有舍,它要求低調,要能夠拒絕“盛世”榮光的誘惑。而自大和傲慢則意味著中國放棄這一策略。

  其次,傲慢會使得中國對自身實力失去客觀判斷。傲慢是要以實力做前提的,中國現在是否已經到了綜合實力十分壯大的地步呢?顯然不是。正如中國領導人所表示的,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還應該清醒的是,中國的實力目前只表現在經濟規模這個“硬”指標上,在未來,創新能力、文化、價值觀、思想、社會包容度、教育等“軟”指標,將在國家實力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國獲得世界認同的重要因素。

  從當前面臨的內外問題來看,中國還遠不到高枕無憂的程度。環顧中國四周,面臨的地緣政治環境並不太平,甚至可以說前所未有的緊張,潛在的麻煩很多。在東亞,雖然日本、韓國是美國全球戰略的傳統前哨,但朝鮮才是棘手的問題;在北亞,想重返“帝國時代”的俄羅斯一直在與中國玩著不帶信任的利益平衡遊戲。而蒙古則在中俄包圍之中實行“第三鄰國”的平衡策略;在中亞,中國雖然有“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但中亞實際上中俄美三派力量交鋒的前沿,而能源重鎮的地位又增加了該地區形勢的複雜性;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中國真正傳統友好並可靠的國家只有巴基斯坦和柬埔寨,其他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都對中國抱著複雜心態,甚至新加坡都在擔憂中國崛起之後的亞洲政經格局;在東南部還有敏感的台灣問題。中國如何在“不信任環伺”的情況下,維持低磨擦之下的持續發展?這是一個很大的戰略課題。

  第三,中國發展的長遠目標是以強大的實力融入世界,而不是以傲慢的姿態自外於國際社會。胡錦濤主席2007年應邀訪問英國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國宴講話中,含蓄而清晰地向胡錦濤表白了西方社會對中國崛起的複雜心態,女王說:“中國的發展備受全球矚目和欽佩。但是,我們很想知道,中國人民究竟想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而他們又將在21世紀的國際事務中,扮演什麼角色?國際社會如何看待它的新角色?”英國女王的這種擔心,在全球是有普遍性的。如果全世界以猜疑來看待中國,這肯定不是中國的目標。必須清楚,崛起並且獲得世界認同,這才是中國自身的需要!世界發展到現在,以中國的現實情況,不應該重拾“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心態來作為發展策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