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谷歌事件:理應讓商業回歸商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7 10:35:43  


 
  目前以民主、自由、人權等為核心內容的所謂“普世價值”,對比以穩定、經濟發展以及延續一黨專政的所謂“特殊國情”兩造,彼此看似不可化解的矛盾以及由此派生的爭論,將不會在短期內停歇。互聯網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進一步凸顯了這個對立,這也是為谷歌事件增添政治色彩的重要背景。無可諱言,作為高度有效的工具,互聯網給渴望擴大個人乃至社會自由空間的人士提供了利器,也增加了當局控制現狀的成本。北京近期以消除有害信息為由所展開的互聯網管控,範圍之廣、力度之强,確實足以讓人産生鉗制輿論的印象。然而若把視角拉長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與變化,却也可以得出其他的結論。

  中國的改革開放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個人與社會集體自由空間逐步擴大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過程雖然大體上是穩步前進,期間也並非一帆風順,沿途不乏出現曲折反復。由一個個社會個體,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衣食住行做出的每一個小選擇,完成的每一個小交易,所彙聚起來的商業行為,正是中國社會得以從高度政治控制的體制下解放出來的巨大力量。

  從這個角度審視,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網民累進增加到目前全球排名第一位的3億8400萬之眾,遵循的也是改革開放過程一點一滴進步的規律。谷歌在中國市場的去留,憑藉的是自身在信息信息業的創新能力不容中國忽視,覬覦的也是這個增長潜力無窮的龐大市場。這個博弈風險固然很高,回報却將會很大,但基本不離商業力量推進中國社會小步前進的歷史經驗。華盛頓的介入,乍看或許對谷歌事件有推波助瀾之效,但也很可能引爆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最終讓理性的商業利害計算淪為非理性的國族意氣之爭。

  全球經濟的完全復甦還需要中美的共同努力,兩國需要處理的多邊和雙邊政治性議題也已然眾多,還是讓商業回歸商業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