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歐盟對華軍售禁令的敏感焦點所在乃是所謂人權問題,但且莫說人權觀念每每因地圖時而異,在不少伊斯蘭國家三妻四妾是人權,在其他地方可能罪大惡極,歐盟即在申張其人權價值方面本身就存在雙重標準。儘管中亞國家烏茲別克斯坦在人權問題上備受批評,但歐盟去年十月已撤銷對其武器禁運措施。
因此也難怪中國官方表明,歐盟對華軍售禁令是對中國的政治歧視,而中歐現在既是戰略夥伴也是貿易夥伴,繼續維持這項禁令也不合邏輯。換而言之,中方視對華軍售禁令的撤銷,政治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不過話得說回來,禁令的撤銷在某種程度上自然可能有助中國軍事上以至其他方面技術的發展。
這無疑是美國的最大憂慮之一。美國本身正實施對華武器禁運,這幾乎是所餘無幾的對華制裁法寶,當然希望歐盟可以繼續與之“雙劍合璧”。然而美國本身有不少軍備零件配套乃由歐盟成員國供應,隨著伊拉克、阿富汗戰爭造成的龐大軍事支出,美國對歐盟的軍事採購勢打折扣,而事實上奧巴馬總統上台後也著力盡可能削減軍費,由此而造成的歐盟軍火市場空檔亟需填補,加上金融危機對歐盟經濟造成的不輕打擊,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對歐盟繼續維持對華軍售禁令形成一定的壓力。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不少過去六年以來新加入歐盟的國家,特別是東歐成員國,都憚於美國的壓力,若遽爾贊成撤銷對華軍售禁令,諒亦不可能輕易平衡其本身的得與失。與此同時,歐洲議會一直是反對撤銷對華武器禁運的重鎮,在《里斯本條約》生效之後,其發揮的權力更大,加上部分北歐國家的反對聲音仍存,歐盟對華軍售禁令能否撤銷雖見一絲曙光,但仍前途未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