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通過民生事業來促進經濟發展,一些基本步驟包括縮小城鄉差距,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尤其是基層居民的收入,以此促進消費帶動內需,改變中國原來過度依賴投資與貿易的經濟增長模式。
為此,就需要保障普通老百姓合法權利,讓他們免於被一些客觀存在的特權或一些官員盤剝的可能,按照平等原則享受必要的公共服務,受法律所保護。因而在很多方面,就需要政治方面的改革,建立服務型政府,讓人民能夠批評與監督政府,允許輿論監督。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套思路體現得非常清晰、明了。
只是,在現實中,我們也很容易看到這套理想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阻力與困難。
今年的“兩會”上,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主任張維慶,在小組發言中痛斥一些官場積弊,除了腐敗、任人唯親,明潛規則雙軌運行以外,還有就是真話越來越少。上級考察時,下級官員又是踩點,又是審查被考察對象的發言稿,開會時都迎合領導發言,種種情況讓張維慶發出“做高官(副省級)20多年,講真話越來越難”的感嘆。
另據中國媒體報道,也有不少地方官員在“兩會”之前就對本地赴京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打預防針”,明確要求參加兩會時說話“嘴下留情”,要考慮政府和自己的“切實利益”。
倘若部級高官以及全國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都難以“說真話”,那麼民眾與媒體對政府的批評有什麼保障,就值得懷疑了,又談何監督?
當然,中國處於微妙的發展時刻,當局的舉措需要慎之又慎。而改革的繼續推向前進,需要破解“知易行難”這一中國人的百年困惑,希望政府工作報告中清晰的思路,代表更堅實的“行”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