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大省“富可敵國”的喜與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1 10:28:13  


 
  除了東部沿海省份,中國中西部的省域經濟也都漸次處於不同層次的工業化階段。這種梯次發展的結構,符合中國的區域特點,更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籌劃之內。而且,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政策的重新布局,伴隨著資金、技術的轉移和產業鏈的延伸,中西部地區將給中國經濟永續發展提供更為厚實的發展基礎。

  中西部機遇前所未有

  因為中西部地區有著廣闊的內需市場,在中國貿易遭遇世界各地的貿易壁壘阻擊、出口引擎乏力的情勢下,中國經濟模式由依賴外向型到深耕內需市場成為“後危機”時代的必然選擇。因此,中西部省域經濟潛力巨大,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期。

  2009年,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發展勢頭都超過了東部,這不只是GDP增幅幾個點的差別,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中西部地區的增幅遠遠高於東部,而這個趨勢幾乎從2001年、2002年就開始了。

  雖然中西部地區依然是中國經濟的“短板”,但這塊“短板”看得見的進步和發展,恰恰證明中國經濟的潛力無限。可以說,中國能否從新興工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強國,中西部省域經濟的發展才是關鍵。

  中國GDP總量遠遜美國

  不過,由於中國人口基數龐大,13億中國人要跨進人均萬美元的發達國家門檻,GDP總量就要達到13萬億美元,和2008年的美國GDP相當(13.98萬億美元)。但是,2009年中國的GDP只有4.9萬億美元。可見,中國要邁進發達國家的門檻,依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更重要的是,由於中國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不對稱,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衡,無論是平均的GDP,還是國民收入,都無法體現真正的民生質量。在此情境下,中國之富強,不能只看GDP的絕對數量,而是要考察國家的實際收入和幸福體驗。

  中國的現代化,就是要首先修補社會短板,在此基礎上的國民共同富強才是真的盛世。就此而論,中國幾個省、市的“富可敵國”並不值得國人驕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