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文化理念出發,舉凡與鄰國會談,領導人必談“以鄰為伴、與鄰為善”,對於傳統的亞非拉友好國家時常以“兄弟”相稱,高度重視那些承認新中國較早、建交較早的老夥伴的關係等,無不顯示出注重倫常道義這一儒家傳統的强大影響力。
傳統謀略占主導
三是綏靖懷遠論。儒家文化尊王道貶霸道,相信仁政能使“近者悅、遠者來”,提倡“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强調的是文德感化的威力。因而,在綜合國力有了顯著提升的胡錦濤時代,中國在面對領土爭端、地緣政治衝突等問題時,儘管面臨國內軍方强硬實力和激進民族主義分子的批評,仍然始終保持克制隱忍,從現實原因看,有國力未强、後援有限的考慮,更是儒家綏靖善鄰思想驅使而然。
至於近年來大力發展同非洲乃至拉美諸國的關係,有突出戰略重圍的意味,有拓展市場、資源領地的考慮,更是傳統“懷遠”思想指引下的本能反應。胡錦濤時代中國外交對軟實力的空前重視,文化外交成繼經貿外交後的重頭戲,與各國間耗資驚人、連綿不斷的文化年活動,更是綏靖懷遠思想的突出表現。
四是合縱連橫論。中國近年來專注以提升同阿盟、非盟國家的關係,同時並不掩飾與古巴、越南、朝鮮等社會主義國家的親密,合縱抗衡美日的潜在戰略意圖不難發現。苦心經營上海合作組織,全力推動中國東盟(亞細安)自由貿易區,既有合縱以抗衡戰略强權的意圖,亦有連橫以借力騰飛的戰略目的。
仍需發掘新源頭
客觀地說,以中國傳統文化指導全球戰略,淡化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作用,是中國在目前國際格局下謀求崛起的必然選擇:既有現實的客觀需要,又有歷史借鑒的便利。以此為全球戰略的指導思想,對於舒緩冷戰結束後中國面臨的空前的意識形態壓力,突破經濟騰飛過程中有增無减的地緣政治圍局,進而扭轉國際道德權威方面的頽勢,的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從這個角度看,西方的警惕和憂慮即使不是杞人憂天,也無疑有點過度和誇張。但是,這種以傳統智慧謀略為底蘊的全球戰略,在以美國、歐洲、日本為參照的西方力量面前,始終存在一個揮之不去的壓力甚或夢魘:人權、自由、民主價值缺位的尷尬。西方世界由此構築的道德權威優勢,百餘年來在全球幾乎所向披靡,也是其對中國無法放心的根源所在。
單憑傳統智慧謀略,以及憑藉適應西方主導的全球規則而形成的經濟後發優勢,中國仍難以贏得打消西方世界的疑慮,也不足以贏得全球道德權威。中國仍需要延續近現代以來反思自身、學習西方的思維路徑,繼續探尋指導並升華其全球外交戰略的新的源頭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