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絢麗的禮花在黃浦江畔升起綻放,世博大幕開啟,在上海與世界的約會中,從備受欺淩的弱國,到備受矚目的大國,初步小康的中國人應該以怎樣的態度理解和對待世界?如何對待遠道而來的遊客?
兩年前的北京奧運會的“無與倫比”——204個國家和地區的1.1萬名運動員在北京,享受了比賽,還享受了中國人的笑臉、文明……為上海世博會樹下標杆,外界期待上世紀30年代享譽世界的大都會上海比北京能“更上層樓”。
令人欣喜的是,那些曾被“妖魔化”的東道主上海人所謂“傲慢與排外”的心理正在改變,他們展露出足夠的自信與包容、文明與謙遜,以圖重塑“海派文化”以及整個上海人的形象。據媒體報道,在世博園前兩天的運行中,秩序良好。
不過,世博會時間跨度要長於奧運會,在未來的180餘天中,上海世博會將接受聚光燈的檢驗與透視。排隊是否耐心、是否保護世博園區環境、是否遵守參觀規則……在西方尚未解除對中國的疑慮和戒備中,不可避免,這一切的每一個細節都會被有意或無意地誇大,有些是善意的批評,有些有可能就是別有用心的指責,或者是別有用心的攻擊。
宋代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對國人乃至海外華人華僑來說,面對批評,虛心、寬容,面對成績,自豪、謙和,更是體現一個大國國民成熟的心態。
此外,對於中國來說,世博會是一次創新意識和世界意識的全民教育。在世博會150多年的歷史裡,無論是貝爾的電話,抑或是愛迪生的留聲機、白熾燈;無論是汽車、飛機、電視機,還是航天器、磁懸浮、機器人,都給不同時代的人們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本屆世博會所展示的科技成果,必將為初入小康的中國人憧憬未來開辟新的視野。
儘管中國30年來的成就舉世矚目,外界輿論在追捧中國崛起,但當下的中國尚與西方發達國家存有不小的差距,國人同胞更應在科技文明的嘉年華中以謙遜低調的姿態去學習各國的先進經驗和文化,扎實演繹“中國故事”、“中國速度”與“中國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