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須正視心理衛生的社會影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1 09:55:07  


 
  不同的人面對壓力有不同的反應。且不說承受得住壓力的人,那些承受不住壓力的,很可能患上某種心理疾病或精神病,其中較常見的是憂鬱症。而心理學研究結果也顯示,很多自殺者、殺人後自殺者其實也是嚴重的憂鬱症患者。去年的一項調查也顯示,中國大約有1億7300萬名成年人患有某種心理疾病,其中91%的人從未獲得專業診治。

  令人憂慮的是,心理疾病病例增加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趨勢。根據一份醫學研究報告,全世界有4億5000萬人患有某種神經精神病,而且逐年增加:2000年神經精神病在所有疾病中占了12.3%,2020年將增至14.7%,而憂鬱症在各類神經精神病中排名第二。

  既然神經精神病患者增加是個世界趨勢,新加坡大概也不例外。事實上,這個研究也引述了新加坡在2004年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有5.6%的成人患有憂鬱症,新加坡的自殺率也高於交通意外死亡率。

  2009年出版的《新加坡統計年鑒》數據也支持了此一醫學觀察:在2008年,有364名國人死於自殺,而死於交通意外的只有225人。此外,根據生死注册局的資料,2008年死於自殺的國人當中,專業人士、文書工作者、技術人員和准專業人士,分別以11.8%、9.5%、8.6%位列前三名。

  以上的數據細節表明,我們有必要更重視這個社會現象。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不但衝擊著社會底層民眾,一般被視為中產階級的白領,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最直接的做法,當然是增強心理衛生方面的醫療資源,讓社會更多的人能接受相應的心理輔導。長期而言,我們或許有必要對社會整體的價值體系檢討一番,提升物質生活當然重要,可是一旦超越了某個臨界點,財富的累積需要以精神健康為代價時,既有的生活狀態顯然難以為繼。

  法國總統薩科齊去年提出把“幸福指數”納入判斷國家經濟健康程度的思路,或可借鑒。由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領導的委員會指出,國內生產總值無法有效反映民眾生活品質,休假時間、社會福利、環境好壞,都必須納入核算標準——畢竟追求財富是達致幸福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