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博會讓“中國模式”贏得羨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3 09:59:08  


 
  西方出版社對中國持續飛速發展的興趣有過之而無不及,最近出版的相關著作來自美國學者斯蒂芬•哈爾珀的《北京共識:中國的專制模式將如何主導21世紀》。哈爾珀曾數次在共和黨政府中任職,他認為“全球化讓世界越來越小,而中國則(通過悄悄削弱西方價值觀的影響力)讓西方越來越小”。

  儘管中國在走向資本主義的同時維持了專制體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關於新選項的廣告牌” ,但哈爾珀卻把共產黨領導人描述為對中國失去控制、陷入混亂、非常恐懼。他表示,這種恐懼正是中國令人擔憂的外部行為背後的驅動力。按前文觀點,共產黨的統治依賴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反過來又依賴那些不友好國家的資源支持。非洲政治家們實際上很少提及遵從“北京共識” ,但他們對中國不附帶西方國家那種政治和人權說教的經濟援助很滿意。

  這種恐懼同樣使中國領導人不願意過分強調中國模式。他們敏銳地意識到,美國對任何關於自己在國家力量和意識形態方面出現競爭對手的說法都很敏感,而同美國發生衝突會徹底破壞中國的經濟增長。

世博會:軟實力的競爭

  2003年,中國官員開始提到國家的“和平崛起” ,但考慮到“崛起”這個字眼可能會引起浮躁的美國人的擔心,幾個月後就放棄了這種說法。趙啟正在文章中表示,相對於“中國模式”,他認為“中國案例”更正確。中共資深理論家李君如則表示中國模式的說法“很危險”,因為可能導致自我滿足,盲目樂觀,從而削弱繼續深化改革的動力。

  一些中國人哀嘆這些假設已經變成了事實。美國卡特中心的劉亞偉上月在文章中寫道,中國學者努力促進建立一個中國模式的想法已經變得“如此熱切和富有成效” ,而政治體制改革已經被“拋在腦後”。

  中國領導人對於“天下大亂”的擔心表明他們對自己是否找到了正確的道路並不確定。提出一種既定模式將使威脅穩定的問題變得非常危險,從環境破壞到腐敗猖獗,以及巨大的貧富差距。

  一位西方外交官引用約瑟夫•奈創造的軟實力這個著名概念,把世博會描述為“軟實力的競爭”。但如果中國軟實力的冉冉升起伴隨著美國軟實力的徐徐落下——就像很多中國評論員寫的那樣——那麼10月31日結束的世博會將很難體現出來。誠然,中國成功地說服創紀錄數量的國家參加世博會,但實際參觀人數遠低於組織方預期。而且,美國館門前等候參觀的隊伍幾乎是最長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