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圍繞朝核問題的其他利益攸關者對此輪金正日訪華、中朝首腦會談、中國外交是不太滿意的,甚至是難以接受的。不過,實際上,“天安艦”沉沒事件引發的南北摩擦升級為朝鮮半島再次陷入軍事衝突,是任何一國都不願意看到的。就像韓國總統李明博4月30日在上海請求胡錦濤調停南北摩擦一樣,倘若中國對朝鮮的“獨家外交”的確為朝鮮半島的南北緊張局勢起到了緩和作用,那麼,美國、韓國、日本、俄國都會感到欣慰的,並會高度評價中國的外交努力。
然而,中國在大戰略層面上如何對待“問題國家”朝鮮是另外一回事。中國一方面把“朝鮮半島無核化”視為中國的國家戰略目標,並在為此而建立的六方會談中擔任主席國的角色,但另一方面,在朝鮮始終無意放棄核武器、拒絕回到六方會談、堅決要求先與美國對話、要求把停戰協議“改簽”為和平協議、先實現美朝正常化、最後再棄核的前提下,中國依然堅定不移地支持朝鮮現有的體制,並試圖挽救朝鮮經濟的崩潰。
與正在“觀望(wait and see)”朝鮮現有獨裁體制陷入崩潰、並期望朝鮮走向開放的正常國家道路的美國和日本不同,中國對朝鮮半島的戰略需求至少是“穩定第一”,頂多是“維持現狀”。這點與中國對台灣海峽的政策高度一致。中國不希望朝鮮半島因“天安艦”沉沒事件而陷入衝突局面,也不希望因朝鮮經濟崩潰而導致其國內出現大量饑餓者、甚至“脫北者”,也不希望中國因朝鮮在國際社會陷入孤立而承擔更多的政治成本,損害中國國家形象。這是中國對朝政策的基本邏輯,這一邏輯即使與多邊外交的基本框架相矛盾,也不能夠有任何妥協。
金正日此次訪華的目的無非就是:一,避免孤立,二,尋求經濟援助。這兩點,金正日應該是基本做到了,在天安艦事件上,反而變得著急的是李明博陣營,在沒有找到證據證明朝鮮行為的情況下煽動輿論,李明博陣營至今已經喪失了公信力。韓國青瓦台高官對我說,“李總統很困難,正遭受著來自軍方、政府、輿論等各方面的壓力,無路可退,其政權合法性有可能陷入危機”。至於經濟援助,既然金正日訪問了中國,參觀了象徵中國經濟開放發展的試點,也談了“深化經貿合作,加強戰略溝通”事宜,中國不可能不向朝鮮進行相應的投資和援助,何況中國也不希望朝鮮經濟崩潰,更何況朝鮮是天然資源相當豐富的未開發地帶,中國必然行使其特權。
毋庸置疑,朝鮮避免孤立、尋求經濟援助的目標,與中國對朝鮮的戰略定位和期望朝鮮半島穩定的大目標之間的利害關係是互相吻合、高度一致的。不得不承認,此輪中朝戰略接觸(strategic contact)屬於所謂的“巧外交(smart diplomacy)”,雙方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形勢,可謂“妙”。美日韓對中國外交施加的外交壓力和批判聲音是存在的,確實是中國的國家形象為此付出的一定代價。但外交無小事,沒有代價的政策才是不可持續的。據悉,中國已經向韓國告知了金正日訪華的結果,等於美日也已知曉。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將於今年五月底訪華,屆時中美之間將進一步探討朝核問題的解決之道,前景雖不樂觀,卻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