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看日媒頻指“日本出路在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6 09:21:21  


資料圖: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見日本新首相鳩山由紀夫。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日本《日本新華僑報》5月15日載文《如何看日媒頻指“日本出路在中國”》,文章說,日本媒體關於日本出路在中國的報道最近頻見,從中不但可感受到中國現實的變化,更可感受到中日經濟逆轉時代的到來。不過,越是在這種時刻,中國越是要保持清醒頭腦,越是要向日本學習,不但學習發展經驗,還要汲取教訓,避免重走日本的彎路。摘要如下:

  上月底,日本《讀賣新聞》史無前例地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前日本內閣經濟企劃廳長官、作家堺屋太一的一篇“未來小說”。

  這篇小說把故事的背景確定在2020年底,主人公是祖孫三代。爺爺和夫出生於1947年,2020年時正好是73歲。父親成長出生於1973年,日本泡沫經濟鼎盛的1985年進入商社就職,2020年時商社已經因為經濟不景氣而成為了一個“空殼”。孫子平太大學剛畢業,因為在日本找不到工作,準備到中國上海的大學去讀研究生。

  就在這時,平太突然在重慶一家電子零件廠找到工作,月薪是1.5萬人民幣。爺爺得知後表示不同意,覺得1.5萬人民幣只相當於15萬日幣。孫子立刻開導爺爺說,那是10年前的匯率,現在,1元人民幣能夠兌換70元日幣,1.5萬人民幣的月薪等於105萬日元。這個時候,日本學生在本國就業,最好的商社也就給每月30萬日元,大家都在找門路去中國就職呢!

  如今,在日本媒體裡面,面對中國的發展,報道角度和動機複雜多樣。筆者初讀這篇小說的時候,對作者的寫作動機略有疑慮。但是,考慮到堺屋太一曾居政府高位,又是作家,他還是40年前日本大阪世博會的直接導演者,中國上海世博會又被聘為最高顧問,在“罵殺”和“捧殺”上都不至於投入精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