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熱中之脹”考驗中國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9 00:10:38  


  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美國《世界日報》5月18日載文《中國經濟熱中之脹》,文章說,踏入5月,通常是中國經濟走勢成形之際,也是政策變動、調控發力之時,這是中國經濟特殊的規律。年年這個時候,就分別會有冷了還是熱了,快了還是慢了,縮了還是脹了,緊了還是鬆了之爭,今年不能例外。

  中國經濟為何會有這5月之爭的特殊規律?在於中共領政,有傳統的“357”現象,即3月開人大政協兩會,出方針,定政策;7月分析形勢,部署下半年安排,過去有“北戴河會議”,現在以各種座談活動、專門會議取代。唯獨這中間的5月,是方針拍板後的起步,又是7月研判前的充分表現,爭論激烈,在所必然。

  目前爭論的,是中國經濟有沒有熱,會不會脹。首先看有沒有熱,分成兩派,一派是所謂建制派或數據派,一季度高增長指數之下,仍堅持經濟還在“穩定增長”中。而此派更以最新的4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5.7%,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認定中國經濟只是在“平穩較快發展”中。通常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反映經濟衰退。

  而另一派以研究機構為主,相信經濟已有過熱苗頭,或說過熱風險大於再度下滑。持此論的基本理由,是央行測算的國內產能缺口,卻已處於12年來高位,缺口為正,意味著經濟增長速度超過潛在經濟增速,這一數據正在預警過熱苗頭的回歸;再一理由,是剔除加工貿易後,中國3月的貿易逆差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300億美元,比2月份高出三倍,這也顯示中國投資可能進一步提速,經濟面臨過熱風險;其三,是看是否有嚴重的通脹壓力。而來自產業界的調查報告,似乎佐證著這些研究預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