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折射中國經濟深層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1 09:08:16  


 
  儘管深圳在30年前成為中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但媒體報導形容富士康在當地的運營就像是一個獨立王國,極少受到當地政府的監管。鑒於據報道該公司每年向當地財政納稅愈百億元人民幣(合14.6億美元),政府不插手其運營也不難理解。

  富士康的問題象徵著中國的經濟存在更廣泛的結構性問題:經濟不平衡,過度重視出口和投資支出,內需不足。

  消費不足的根源在於低工資。中華全國總工會(ACFTU)上周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過去五年,近四分之一的中國工人未曾加薪。富士康工人每月的底薪為950元人民幣,與廣東省政府設定的最低工資持平,上周五該公司宣布加薪20%。

  中國薪酬水平較低的事實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構成方面也有所體現。公司利潤在中國GDP中的份額上升,但工資比重下降。

  中華全國總工會稱,自1983年以來,工資和薪酬在中國GDP中所占比重持續減少,從1983年的65.5%下降到2005年的36.7%。同期,資本回報在GDP中所占比例上漲了20%。短期內,這對資本投資者或許是個好消息,但它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就在富士康的用工問題引發爭論之時,同一周,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公司(Honda)在華零部件生產廠的工人舉行罷工要求加薪,導致該公司在大陸的四家工廠停工,汽車生產陷入癱瘓。

  此次的風險在於:富士康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中國可能進入新的產業動蕩時期。中國經濟在其它方面的不平衡,如食品和住宅價格的病態上漲等問題,正在激化緊張形勢。

  中國政府、製造公司和國際品牌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挑戰:既要平息勞工的不安,又要更好地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

  與簡單地要求工人不要跳樓相比,從根源處著手解決問題,即改善薪酬和用工環境,看來是一個更好的開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