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對話為何高調開幕低調收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1 09:08:42  


5月24日,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第一場大範圍會談在北京舉行。
  中評社香港6月1日電/英國《金融時報》6月1日載文《中美對話為何乏善可陳?》,文章說,中美第二次戰略與經濟對話上周在北京高調開幕,低調收場,不經意間卻讓國際市場在隨後的震蕩中猜測其可能內涵。

  美國派出了200人的全明星龐大陣容,足見其重視程度。而中方國家最高領導台前幕後致詞和會見也充分彰顯對中美之間規模最大雙邊交流機制的認可。在全球經濟嚴重失衡、急需變革的形勢下,中美兩大經濟體間對話顯然應當具有世界性影響。然而媒體聚焦對話成果時卻似乎乏善可陳。

  在分析此輪對話的重要性時,中美戰略對話取得“26項具體成果”和經濟對話成果包括“五方面內容”這樣的表述並不能切中要害。國內媒體對話閉幕的關注重點落在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上,而國際媒體從開幕前就對中美匯率問題交鋒期許甚高。然而未定的市場經濟地位和未曾發生的匯率之辨果真能反映中美對話之重嗎?

  如果著眼於既有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答案也許是肯定的。

  作為貿易大國,中國有充分的理由爭取市場經濟地位,以減輕國內企業出口面臨的貿易保護壁壘。儘管其出口同比下降16%,由於德國下降更多,中國去年還是一舉成為全球出口冠軍。但同時中國出口產品共遭受了最多的貿易救濟調查,共116起,涉案總金額約127億美元。

  由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並未實現同時取得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出口商在貿易糾紛中經常處於不利地位,因為世貿框架規則允許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可以以第三國通常較高的成本數據為依據,裁定中國出口產品低於成本傾銷。中美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如美國率先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必將改善中國的出口環境。而作為投桃報李之舉,美國也可以期盼中國加大進口美國商品和服務,確保奧巴馬政府實現五年出口倍增的計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