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製造”尚未失去國際優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8 10:08:11  


 
  中國沿海經濟帶的地方政府正在描繪新的藍圖,力圖將企業推向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鏈環節。以江蘇省一個被稱為“絲綢之都”的中國紡織業中心為例,該市四分之三的GDP來自紡織業,當出口額在去年下降近15%時,對當地政策制定者來說是一聲必須求變的警鐘。

  因此,江蘇官員已經不再滿足於成衣加工。通過一系列行政指導和金融激勵政策,市政府計劃在3年內將服裝占紡織品總產量的比例減少25%,同時增加化學纖維的工業應用以獲得比服裝生產更高的回報。據當地官員說,該市的工廠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生產最先由日本開發的超細纖維的能力。

  事實上,全球衰退可能為企業提升提供了良機。訂單下滑壓垮了那些利潤微薄的低端製造商。在2008年末,有一半的中國玩具廠破產。這在短期內雖然讓人擔憂,但對那些在危機中幸存下來的企業來說,小製造商的消亡堪稱一個利好消息。大型企業有更多實力將資源投入到產品研發,這也是中國實現攀爬價值鏈的關鍵。

  在未來幾十年,中國將無法再維持從前那種創造了出口奇跡的成本優勢。但這不意味著中國製造業的輝煌已經一去不返了。相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中國政府政權穩固而且歡迎外國投資。在國內許多地方都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群,集群內的商業聯繫可以有效抵消上升的成本。中國國內的消費正不斷擴大。此外,隨著低端、低成本勞動職位向著高端、高成本職位轉化,中國不但會向生產更具價值的產品邁進,也會進入類似設計這樣的服務性行業。

  當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最終實現轉型的時候,我們將會看到規模更大、向產品創新和設計方面投資更多、而且更能向商業和貿易政策施加影響的企業。因此“中國製造”還沒有失去其國際優勢,而是僅僅向著某種全新和可能更令人生畏的形態轉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