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就人民幣匯率再發噪音 有何玄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9 00:05:52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上周,美國國會就人民幣匯率問題舉行聽證會,美國財長蓋特納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人又發表了強硬言論。人民幣匯率問題風波再起,且正有炒作成新一輪美對華攻勢的可能,背後究竟有何玄機?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美方對中國的施壓,呈現為一個連環的系統,分為“學者-議員-政府-商界”的不同層次。首先是一些知名學者對中國匯率體系惡意攻擊,其次是美國國會議員的上綱上線,然後則是奧巴馬政府的樂觀其成,美國商界則多持坐山觀虎鬥的看客心態。

  學者推波助瀾

  在2010年4月前後以及最新的對人民幣匯率的攻擊波中,美國學者,尤其是一些知名學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惡劣作用。

  在攻擊人民幣匯率的美國學者中,最出名的兩個人,一個是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滕。在今年3月的國會聽證會上,被邀請作證的伯格斯滕就宣稱,人民幣兌美元幣值被低估了40%,因此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政策,不能被認為是保護主義措施,而是“反保護主義”措施。

  另一個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克魯格曼。克魯格曼曾在近期就人民幣匯率發表過三篇評論文章,矛頭直指人民幣匯率。他曾公開宣稱,外國“有意”採取保護主義措施,就是因為中國拒絕人民幣升值,如果中國不更改相關政策,更多保護主義措施也是“理所應當”的。

  一些美國主要媒體財經記者私下對筆者表示,他們也對人民幣突然成為焦點感到奇怪。一些議員有政治動機這不值得奇怪,但一些學者,尤其是一些知名學者對人民幣匯率的攻擊,則讓議員們喜出望外,因為這使得他們攻擊中國有了“正當”的理論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