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媒:中國將變得越來越“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2 22:32:38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新西蘭奧塔戈大學做過一個演講。他提到,有些西方評論家認為,隨著中國越來越融入國際社會,其未來的行為舉止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像西方發達國家。事實上,它將變得“越來越像中國”,而不是像西方。新加坡《聯合早報》11日刊文說,這是極為有趣的觀察。外界需要適應中國不斷改觀的格局,也要做好這樣的準備:日益開放的中國,未必是更西方式的國家,而可能是把中國的行為模式、價值理念更加鞏固的國家。

  蘇州市每年都會在新加坡舉行蘇州工業園區說明會,以介紹這個新中合作重中之重的項目。說明會的電子剪報越做越精美,內容越來越豐富,出席的人數越來越多,側面展示出建設的成就。同一時間,人們也可以蘇州官員為鏡,觀察中國官場和官員素質的一些細節變化。蘇州的官員可說是中國最具開放意識、最前沿的城市管理者,談吐自信、視野開闊,市場化、國際化的程度都遠遠超過中國大多數城市。即便如此,你還是可以從他們身上清楚地看到中國官員的印記,無論是正式語言、儀式風格,還是程序安排、鼓掌進退等等。在對外的交往中,他們堅定地保留著這些特色。蘇州如此,更廣泛的中國城市也如此。

  為什麼門戶越開放,反而越保留中國特色?在和世界的交往中,隨著自身實力和討價還價能力的增強,中國近年來形成的對世界的認知與判斷、經年有餘的習慣和規則,不但不會改變,很多時候還會加強。站在一個更為抽象的角度,不妨從這些最常與外部世界打交道的中國社會階層進行觀察:政府官員、帶有官方背景的國有企業家、民營企業家、留學生、知識分子以及遊客。

  官員和國有企業家一方面基於外事紀律和身份的限制,另一方面則是國力增強帶來的切實的力量。對於中國的規則和慣例,在很多時候都十分堅定甚至頑固地堅持,這既是一種自尊,也是實力帶來的底氣。民營企業家得益於中國經濟的爆炸式成長,清楚地知道,外界對於中國巨大市場和他們可能調動的資源的無限想象,都可以化作他們對外拓展交往時的有利優勢。

  新一代留學生,可說是與中國的崛起一起成長。千年的歷史、國家的輝煌、科技的進步、建設的蓬勃,在他們走出國門後,往往就會在日常生活中、與外人相處時,被敏感地激發出對中國和中國制度強烈的維護意願,以及自豪乃至自傲之情。

  知識分子中不乏秉持批判精神的,但更多的是那些享受中國增加教育資源後的受惠者。因為世界與中國交往的頻率增加,他們成為中國學術、社會和趨勢分析的代言人,順理成章地成為一股維護中國特色的力量。

  文章說,中國整體國力、經濟總量、社會水準、消費實力的持續攀升,國民自信心高度增強,必然帶來對國家方向的堅定,外界需要重新適應正在不斷改觀的格局,也要做好這樣的準備:日益開放的中國,未必是更西方式的國家,而可能是把中國的行為模式、價值理念更加鞏固的國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