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自然災害損失為何開始高於日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3 10:43:43  


 
  地震造成的損失最大,死亡人數最多。日本處在太平洋斷裂帶上,地質結構極為複雜,每年地震4000-10000次,有感地震1500次左右。1923年關東大地震死亡13.3萬人。1995年神戶地震損失1000億美元,死亡6000人。中國40%以上國土屬於7度以上地震裂度區,7級以上地震占全球30%。20世紀中國地震死亡人數占世界的53%。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7.8級,死亡24萬人,損失100億元。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死亡1000多人。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為8.0級,造成69130人死亡,17824人失蹤。除了地震本身的差異,與建築質量有很大關係。

  在長期飽受各種自然災害侵襲的嚴峻形勢下,日本政府逐步意識到,加強自然災害預警是應對各類自然災害、減少民眾生命財產損失的一項十分有效的途徑。防災系統和對策都比較完善,所以在災害來臨時損失和傷亡都較小。 

  自然災害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也是打亂正常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主要衝擊因素。上世紀50年代因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平均每年約480億元,60年代平均每年約為570億元,70年代平均每年約為590億元, 80年代平均每年約為600億元,90年代前5年平均每年約為1190億,2000年前後達2300億元左右。90年代平均每年受災人口約3.8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3,成災人口2.4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5強。

  無論是經濟損失的絕對數還是相對數,中國都屬於世界上因災害造成經濟損失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應該看到,中國許多自然災害的發生和人為減災救災能力弱化有關。自古以來,中國就缺乏環境、資源保護意識。大躍進、文革時,大搞群眾運動,推行三線建設,片面強調以糧為綱,向大自然開戰,毀林開荒,圍湖造田,加上濫砍濫伐,肆意放牧開採,生態環境整體上日趨惡化。中國平均每年搬運土石方數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對自然環境破壞程度是3-3.5倍;農、林、牧、礦等12個大類行業的發展成本高於世界平均數的1.25倍,更高於日本。

  由此可見,中國人必須清醒認識到中國災害損失高於日本的危機,切不可繼續沉浸在“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盲目樂觀的國情心態之中。在大災之後如何痛定思痛,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抓住有利時機,減少自然災害發生的地質問題,以造福子孫後代迫在眉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