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緩台避美鬥越 並非治本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3 10:44:00  


 
  更令北京緊張的是,台灣在這個時刻不但提出撤飛彈的要求,同時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美國華府公開要求北京放棄反分裂法,引發北京的激烈反彈。如果北京不緩和與馬英九政府的爭議,簽訂經濟合作協定的優勢將會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可能讓美國編織的新一輪圍堵之網在台灣海峽順利收口,那北京的麻煩真的會很大。因此,為了集中力量應付美國的挑戰,也為了台灣五都選舉藍營能夠突圍,北京應該暫時低調處理與台北的爭議,而不是擴大事態,擴大四面受敵的打擊面。

  鬥越,那完全是現實考量。因為在南海爭端中,越南最狠,下手最快,占據的島嶼最多,越南的策略是拉美抗中,再加上中越之間的歷史恩怨,越南可能取代中國成為這個區域新的加工區,中國已經感受到越南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鬥越,即在軍事力量上可以占據優勢,同時,又可以“殺一儆百”,同時可以收回實際的南海島嶼。北京軍方將領提出鬥越,在戰略利益上講,也沒有什麼錯。

  但是,無論是避美緩台也好,鬥越也好,只是“腳痛醫腳,頭痛醫頭”的實用主義戰略考量,並沒有為中國在世界的崛起,與美國良性互動,爭取周邊國家信任開出根本解決問題的藥方。有意思的是,這兩天來,台灣作家龍應台在北大演講呼籲中國文明崛起,北京軍隊高級將領劉亞洲預測中國民主改革的講話稿(尚不能確認)在網上瘋傳,都直指一個焦點,那就是中國光有金錢,有強兵,不能成為受人尊敬的大國,而是要有軟實力,要有文明發展作基礎。不管怎樣,即使丟一點面子,這一波的黃海南海的航母軍演訪問都會過去,一如當年使館被炸,南海撞機事件,但是,中國面臨美國圍堵,周邊國家“反水”(改變立場),台灣嗆聲,越南挑戰的危機並不會消失,中國如果著手深度的體制改革,擴大軟實力,加上不斷強大的經貿力量以及國防力量,那才是最根本的回應之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