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模式打不過德國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0 10:42:18  


 
  德國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一點?這要歸結於其獨特的“萊茵蘭資本主義”模式。“萊茵蘭資本主義”強調企業對職工的責任。更重要的是,這種企業倫理已經完全被制度化了。比如,企業董事會中,一般席位是工人代表。這些代表要自己在工友中競選產生。他們和資方代表一起,決定工作時間、休假、雇傭、裁員、甚至技術投資等等關鍵性問題。

  這樣的結果是什麼?是削弱了德國的競爭力嗎?恰恰相反。在這種制度下,工廠不敢輕易關閉,也無法隨意解雇工人,只能培養工人。這樣,製造業被保留下來;德國的工人在這種穩定的工作環境中,得以精益求精地深化自己的技藝。這也是德國的產品工藝先進、能夠維持高昂價格的原因。企業之間的競爭重在經營、技術、工藝水平,根本沒有空間靠壓低工價來提高效益。

  這和“中國模式”正好相反。也難怪,在美國製造業紛紛被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嚇破了膽時,“德國製造”巋然不動。

  隨著世界人口的老化,這種能夠珍重人力資源、並最大限度地開發人力資源的“德國模式”,自然會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茅於軾所謂“工人農民都不算數”的“中國模式”,則遲早要撞墻。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模式”是老故事。“德國模式”才是新故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