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GDP遲滯今日才超過日本該反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3 09:48:18  


 
  新中國成立後到文革結束這一期間,中國用戰爭年代的犧牲精神、軍事思想指導建設,在“大躍進”中大搞群眾運動和人海戰術,砸鍋賣鐵“大煉鋼鐵”,使國民經濟遭受嚴重損失,出現了大饑荒。

  日本以“拿來主義”著稱,戰後到美國學習新工藝和生產技術,僅僅花費25億美元,占美國每年研究經費的10%,就幾乎把西方所有技術搞到了手。

  日本侵華帶給了中國巨大的苦難,但不自覺地促成了一盤散沙的中國凝聚力的提高。然而抗戰後國民黨發動內戰,加上新中國發動“反右”、“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沒有敵人也要找出敵人,將因禍得福的凝聚力成果破壞殆盡。

  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擁有強大的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力量,由於它們參加二戰,才使德國、日本法西斯遭受沉重打擊而加速滅亡。在戰爭中,中國得道多助,日本失道寡助。戰後,日本專注於自身恢復和經濟發展,不直接參與國際軍事政治爭端,從而減輕了不必要的負擔。而中國採取激進的革命路線,“兩個拳頭打人”,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對抗,結果付出沉重代價。

  當日本開始沿海外向型經濟發展時,中國卻搞交通閉塞的“山”、“散”、“洞”的“三線”建設,重要工廠要在美國遠東空軍攻擊距離以外。而中國在自己人民吃不飽穿不暖時,在激進的意識形態指導下,以“世界革命中心”自居,勒緊褲帶援助亞非拉國家,乃至比中國人生活水平還高的國家。援外數額占國家財政支出比重在6%左右,遠遠高於而今的日本、美國。但是好心沒好報,有的國家以低於援助本身的價格賣掉物資,甚至指責中國別有用心。

  文革結束後,鄧小平對國際局勢做出了實事求是地分析,提出“韜光養晦”策略,堅決實行改革開放,經濟報持續速增長。但是毋庸諱言,還存在各種問題,和日本在其他領域存在巨大差距,總結經驗教訓,是保持中國經濟增長活力的必要一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