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社會轉型之路任重道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6 10:44:51  


 
  而現實中“維穩”則是對上隱瞞各種事故、事變,除了地震和泥石流這類重大自然災害不能隱瞞,其他什麼都瞞。而對下則採取“專政”之法,於此壓抑矛盾,就更加激化矛盾,維護穩定,變成製造最大不穩定。

  包括胡錦濤、溫家寶在內的中共領導人,對這一社會現實,又怎能不知。也因此他們這次要在“十二五”規劃中,要加大社會發展部分的內容,要重拾社會“和諧”論,再度大書特書。而按智囊提供理論解釋,是改革發展到了關鍵時期,因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給社會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而化解這些矛盾問題,要按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等方面的基本需求等,也就是胡錦濤講話中第四個繼續的社會和諧內容。 

  但中國的社會轉型,與其他國家不同,既是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型,又是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轉型,還是有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由專制社會向民主社會的轉型。這就決定著,中國的轉型是在各種訴求交織之下,表現得特別的複雜。 

  與之同時,傳統說法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後,轉型的痛苦將會縮減,可能以較平穩的方式實現轉型。以中國的統計數據看,這一人均收入已經達到,官方也宣布進入小康社會,但中國社會矛盾還在加劇,轉型的痛苦更加深重。這是因為,中國社會的收入差距、城鄉差距極大,而由於沒有實行民主化改革,官員腐敗問題又特別嚴重。 

  面對這種情形,中國社會只靠改善民生,只靠滿足基本需求,只靠機制的創新,還“和諧”不起來,可能還得靠公平、正義為主的社會共識的建立,還得靠社會利益機制的重整等等。從根本上來說,是中國社會實現轉型,還得靠經濟、社會乃至政治體制的全面改革來推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