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嫦娥二號”升空 中國探月再邁大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3 00:27:41  


 
  中國以“嫦娥”命名的太空探月計劃,也是為了讓中國在太空探索中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避免在太空資源開發方面落後於人。按照中國的計劃,將在2025年實現載人登月計劃,或許,對世界而言,登月已經不稀奇,是“一小步”,但却是中國人在探索太空領域的“一大步”,也是中國崛起之路上一個意義非凡的里程碑。世界各國的發展歷史表明,一個國家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世界高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進而才能牢牢把握發展的戰略話語權,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

  實施月球探測工程,具有經濟、科技、軍事和國家發展戰略等方面的重大意義。月球上的鈦礦、鐵礦、鈾礦、稀土礦、磷礦、鉀礦等的儲量均非常巨大,將是人類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補充和支撐,其中氦3更是地球上稀有的資源,是可控核聚變的重要原料。美國在世界的軍事、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很大部分來自對“阿波羅”工程技術的利用和開發。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所帶動的基礎科學和高新技術的進步,也必將有力推動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中國發展空間項目,在此領域同其他國家形成良性的競爭,對於中國的生存發展、和平崛起都有重大意義。中日印均在進入21世紀後宣布各自的探月計劃,亞洲三大國家正式進入“三國逐月”時代。值得一提的是,從“嫦娥一號”開啟的探月之旅,就是依靠中國科學家的自主研發,“嫦娥二號”同樣延續著中國航天事業自主創新的精神。與之相比,日本和印度的探月工程均有美國、俄羅斯等先進國家的技術支持。

  在列強環伺下,中國目前置身于一場新的太空競賽中,並不甘充當配角,並已經用事實表明,隨著“嫦娥二號”踏上奔月之旅,中國已先于日本、印度實施第二步探月行動,搶得未來實施登月的先機。

  實現了載人航天和繞月探測的中國,已跨入航天大國之列。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離真正的航天強國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從火箭運載能力,到衛星製造水平,再到深空測控能力,千百年來對神秘太空充滿遐想的古老中國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