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質取勝尚有差距 中國競爭仍須努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7 09:16:55  


 
  中國競爭力指標量優於質,結果不令人驚訝,因為很多其他經濟指標都出現相同情況,譬如中國經濟總量今年超過日本,但人均產值卻遠遠落後,反映中國目前仍然停留在“人多好辦事”,產業仍依賴勞力密集為主的狀況。 

  中國競爭力快速上升,實際情況並非如表面風光,未來能否繼續保持良好勢頭,關鍵仍在於能否把握提升各種效率的方法,維持快速的發展;抑或是受制於各種瓶頸,無法突破。 

  中國人口和市場龐大,這種條件在個別發展中國家都存在,這些國家未能取得和中國一樣的成績,部分和發展模式有關。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採取了糅合計劃和市場經濟的集權式經濟模式,令很多行業在規範下改革,同時令中國在很多產業上取得“後發優勢”,即是在發展跳過了經驗累積的過程,一舉達到了較先進的世界水平。一個例子是中國發展全國交通網絡,就略去了全國大量興建公路,直接進入高鐵為主的城際網絡。 

  中科院的報告指出,美國國家競爭力保持全球絕對領先地位,中美兩國相比,中國優勢在於龐大的人口和市場,同時傾全國之力以集中發展為目標,這個模式容易凸顯成果,但對於近年逐漸受到分析家重視的軟實力,就很容易忽略,所以如果把比較的層面拉得更加廣闊,中國與先進國家的距離應該還要遠一點。 

  中國獨特的發展方式取得驚人成效,備受全球注視,學者紛紛研究。規範式和後發發展雖然帶來跨越式的進步,但過程缺乏足夠的經驗累積,自然影響研發基礎,令到中國在自主研發上難與美、歐等經濟大國媲美,加上中國在尖端人才,高等教育上還未能追上發達國家水平,當要向上突破,探求產業上的尖端時,難度會特別高,進度極有可能明顯慢下來,所以如何培養最佳人才,以及維持與世界交流,是未來中國提升競爭力的成敗所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