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後,各國初時同步放寬銀根來穩住經濟,緊接下來的策略,歐美大相徑庭。美國政府恃著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可以不斷開動印鈔機,以及透過貶值來刺激經濟和加強出口競爭力。歐洲國家則面對國債危機,不可能大開印鈔機,更要緊縮政府開支,面對類似香港在亞洲金融風暴後的困境,更加需要拓展海外市場來刺激經濟,保住國人飯碗。
卡梅倫今年七月曾經召見所有駐外大使,吩咐他們以“為英國贏取定單”為職責。中國目前是英國在歐盟以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英國近年對華出口大有改善,尤其是去年對其他主要貿易國出口皆下跌時,對華出口仍增長百分之六,但是論出口規模,仍只及出口愛爾蘭的一半,而且去年對華貿易赤字達2400億港元,即出口1元同時入口3元。
今次各內閣大臣連同企業家先赴北京,簽約種類繁多,由出口種豬、炭化氣技術、建築設計,到銷售蘇格蘭威士忌,目不暇給。最後兩天由卡海倫壓軸登場,進行第三次中英經濟對話。英商預計,此行獲得可觀數目的貿易和投資合約,兩國亦會加強教育合作,現時中國赴英留學生數目不亞於赴美,達85000人。
今次英相訪華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剛結束歐洲行,訪問法國期間,法國總統薩爾科齊極罕有地親赴接機,法國人做了中國的大單生意。
相對於美國要人民幣升值,中國高調批評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卡梅倫行前指匯率只是宏觀得多的問題的一部分,反映了歐洲政府在這陣子中美的合縱連橫中,透過靈活定位來應付各自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