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的經濟學家潘英麗說:“不管人民幣升不升值,我看美國都沒有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就業問題。美國現在可以出口的,比如軍火、農產品、高新技術-如果賣技術的話可以有很高的利潤,但這三個領域的出口幾乎都不會創造新增就業崗位。真正能創造低端就業崗位的這些產業,美國是沒有競爭力的。比如生產一個茶杯這樣的日常生活用品,在美國要三、五個美元,在中國生產是30到50美分,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生產也就幾十美分。在這種情況下要求人民幣升值,對美國居民來說沒有什麼大的好處。我認為他們壓人民幣升值完全是政治上的需要,是貿易戰。”
潘教授認為,中國絕對不能讓人民幣升值,因為無數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已經十分狹小,如果這些企業大批倒閉,將引起社會不穩定。
拉米:貿易統計有問題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Pascal Lamy)認為,傳統的貿易統計是19世紀的產物,已經不合時宜,他不久前在德國《商報》上撰文指出,將某一商品的貿易值算在最後一個出產國的頭上,是對全球化世界現實的扭曲。拉米在上海表示:“我認為中國履行了自己的義務。世貿組織不會對每一個細節做出規定。在我們這個組織的框架裡,中國和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和巴西一樣在按規則行事。”
在國際舞台上,中國顯得越來越自信。在20國峰會前,中方談判代表崔天凱就毫不客氣地指出,美聯儲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簡直就是計劃經濟。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中國問題專家辛普芬多爾弗(Ben Simpfendorfer)認為:“中國把自己看作是東亞地區的領頭羊,是與西方利益抗衡的捍衛者。對殖民時代屈辱的記憶還不時泛起,因此中國不太可能向西方的要求低頭,或許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抱怨他們會更加重視,甚於對來自華盛頓的呼籲。”
在G20峰會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訪問法國期間簽署了金額達160億歐元的採購合同。這是一個十分策略的做法。此前中國還表示願意幫助希臘擺脫債務危機,現在也已向葡萄牙表示,願意提供同樣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