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北京亞運、奧運以及上海世博的喧鬧相比,廣州亞運可謂“悄悄來臨,華彩綻放”,這種低調或許與它沒有“舉國之力”的重視相關,但這也恰恰是當今中國實力、魅力所在,廣州亞運最引以為豪的特色。
北京亞運除了中央財政撥款外,全國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一億多人“自願捐款”。今次廣州亞運“舉全省之力”,總投入1200多億,主要來自地方財政和贊助商。廣東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GDP總量超過香港、台灣,去年接近4萬億,從絕對數看,兩倍半於北京亞運會時的中國大陸GDP總量。正因為廣東有了如此雄厚的實力,廣州承辦亞運會才能夠從容不迫、底氣十足,以中國大陸一個省會城市的大手筆充分展示了當今中國的宏大氣魄,堪稱世界經典樣板。
從“面子工程”到“惠民工程”,是廣州亞運不同往日體育盛會的一個亮點。無論政府還是民眾已不再滿足於“搭台奪金牌,為國多爭光”,而是“體育唱戲,民生受益”,把舉辦亞運會當作為百姓尋找福祉的重要平台,讓市民生活更美好。“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成為共同理念,突出以人為本,注重賽後可持續發展,讓“天更藍,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靚,城更美”。“以亞運為契機提高市民幸福感,讓亞運成果惠及廣大市民”,體現了當今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時尚主流。
應該說,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之後,舉辦大型賽事和慶典已經成為中國的常態。曼谷、新德里已分別舉辦過四屆、三屆亞運會,強盛的中國時隔二十年後再辦亞運,已無需刻意證明自己。讓亞運回歸體育,不再承受其難以承受之重。中國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從容展現最真最美的自我,廣州亞運會突顯了最鮮麗的中國氣質、中國氣派和中國氣度。
從北京亞運到廣州亞運,見證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二十年滄桑,中國變得更加從容、更加冷靜、更加理性,而其背後則是整個民族自信心的強大支撐,一個大國崛起的雄渾足跡清晰可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