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要抑制通脹 幸虧糧食豐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2 00:29:11  


 
  可見,糧食豐收對於保證糧價穩定、平抑物價意義重大,同時為中國官方“迎戰通脹”贏得了喘息之機。

  當然不容忽視的是,正重新抬頭的世界糧食危機給中國明年抑制通脹增加了新難度。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發布報告指,世界糧食危機重現的可能性正在凸顯:今年10月世界主要糧食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5%,逼近2008年6月糧食危機時創下的歷史最高紀錄。

  全球糧食價格上漲出於多重因素,除惡劣天氣導致糧食減產外,流動性過剩誘發的游資投機炒作也是重要推手。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之下,糧食市場與貨幣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衍生品市場的聯動正形成復合的金融體系——糧食已同時具備了商品屬性與金融屬性。一旦出現糧食減產、限制出口等可炒作的題材,大量流動性就會加速湧入糧食期貨市場。特別是美國啟動量化寬鬆政策後,其擴張的貨幣在本土花不掉,就會有一部分以熱錢的形式進入中國,對中國的資本市場造成衝擊,對糧價的上漲推波助瀾。

  對中國這個占世界總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國來說,“吃飯”乃頭等大事——必須把糧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防受到他國支配。而其對策無非是保住耕地、提高產量、減少災害、科技推進。

  《華爾街日報》亦援引中國國務院一位高級官員的話指,中國或許難以維持糧食產量增長勢頭,這將威脅到中國的糧食自給政策。在該報看來,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警告。

  照此觀察,仍有諸多因素令人擔憂:人口不斷增加,可耕土地卻呈下降趨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耕地減少的趨勢仍難以扭轉。此外,糧食供求的地區結構和品種結構也不完善……

  倉廩實,方能天下安。中央經濟會議在10日揭幕,外界普遍猜測將為“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定調。而對全國上下的農業機構而言,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有效供給,將是首要任務:首先,在種糧食還是蓋房這一“寸土”與“寸金”的較量中,中南海需拿出智慧與勇氣,死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設定;其次,在“穀賤傷農”與“米貴傷民”兩難中尋找平衡點,堅持戰略性結構調整大方向,實現農民增收,糧價穩定;再次,要充分發揮科技在糧食生產中支撐作用,在有限的耕地上不斷提高糧食產量。

  幸運之神不會總去光顧同一個國家。而糧食供給又牽動著國計民生。在本報看來,中國糧食產量“七連增”固然可喜,其實也與中南海在過去七年連續將“一號文件”定位在農業上大有幹系。有此政治上的重視,才會有鞏固國本的持續保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