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稱讚中國全力改裝“瓦良格”號做法堪稱典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7 11:56:46  


瓦良格號。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據東方網編譯俄羅斯軍工新聞網12月15日報道,中國一直在積極投資發展本國武裝力量和軍工系統,利用一切機會完善和提高國防實力,蘇聯解體前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航母在中國改裝後迎來新生就是這種方法的典範。

  2000年從烏克蘭採購得來的“瓦良格”號航母更名為“施琅”號,經過改裝,可能將於近期納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鬥序列。有觀點稱,這艘航母將會成為戰鬥教學(訓練)艦,為中國完全獨立自主建造的國產新型航母鋪路,而且首艘新航母裝備到中國海軍任何一支艦隊都合情合理。總之,應當祝賀中國很快就能得到更為強大的多用途海上戰鬥艦只。

  蘇聯首批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的誕生並不容易,付出了較大的時間、資金、人力等資源代價。在成功研製出1123型反潛、巡洋、直升機航母“莫斯科”號和“列寧格勒”號用於戰鬥使用演練之後,蘇聯開始設計過渡型航母,最初同樣定位於反潛防禦任務,結果研製出了1143型航母“明斯克”號和“基輔”號,除了直升機外,還能搭載垂直起降的雅克-38飛機。在上世紀60-70年代,類似航母成為可能使用戰術核武器的條件下靈活機動停靠海軍航空兵的通用平台。但是在1980年蘇軍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雅克-38飛機的戰鬥使用試驗未能成功,該機在保障對地面部隊的直接支援方面,無論是戰術上,還是戰鬥使用上,都有明顯缺陷。之後蘇聯海軍得到了第3艘1143型航母“諾沃羅西斯克”號,以及1143.4型“巴庫”號,即現在進行現代化改進轉售給印度海軍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隨後誕生了1143.5型航母“第比利斯”號,現在成為俄海軍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另外還有1143.6型“裡加”號,之後更名為“瓦良格”號,但在蘇聯解體前未能建成並服役。其後的1143.7型“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本應成為蘇聯首艘核動力航母,同樣未能建成,於1992年化成一堆廢鐵。埋葬蘇聯的別洛韋日森林協定幾乎對蘇聯所有航母的命運起到了最為悲慘的作用,僅有“第比利斯”號改稱“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納入俄海軍編成,其他幾艘使用費用更為昂貴的航母根本無人需要,結果“莫斯科”號和“列寧格勒”號賣給了印度,並於1995-1997年被切割成廢鐵。“基輔”號和“明斯克”號被中國買走後,分置在天津和深圳,現在用於娛樂目的。韓國人買出的“諾沃羅西斯克”號航母同樣變成了一堆廢鐵。

  唯一迎來命運轉機的是中國得到的“瓦良格”號,烏克蘭政府以區區2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中國,最初公布的官方用途是改裝成水上賓館、娛樂中心和賭場。但在歷經627天輾轉運到中國之後,於2002年3月3日抵達大連,然後進廠由中國專家“維修和研究”,運輸費用總計約500萬美元。應當指出的是,該航母的“維修和研究”工作至今仍在繼續進行,有限的圖片資料表明,航母上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部分船體被切割,內部系統逐個改換,島部建築也已開始安裝設備,包括不久前更換的中國國產新型雷達的相控陣天線。如果現在還認為這艘航母將被改建成娛樂中心,那將顯得非常荒誕。實際上中國正在全力改裝“瓦良格”號航母,確保其在納入中國海軍戰鬥編成之前進入戰鬥狀態。另外,中國已經開始自行建設供本國海軍航空兵未來飛行員使用的模擬訓練設施,實際上是“瓦良格”號航母水上部分的完全仿制,包括島部建築。總之,中國打造航母艦隊的方法值得稱讚,僅用3000萬美元就得到了首艘航母的骨幹,實在是非常不錯的交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