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如果中國大陸的世界工廠消失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6 11:53:24  


  中評社台北12月26日電/二十五年來,以廉價勞工為先進國家生產大量廉價商品的世界工廠一直在搬遷之中,從台灣經泰國、馬來西亞等地逡巡了一圈,最後落腳在中國大陸的珠江三角洲,規模也擴大了數十倍,變成一個超大型的世界工廠,造成了全球經濟天翻地覆的巨變。

  如今,這個超大型的世界工廠好像又要大搬家了;由於中國大陸世界工廠的規模如此巨大,倘若在經濟轉型中漸漸遷移消失,其對全球經濟衝擊之凶猛殊難想像,而台灣更是首當其衝。

  聯合報今天社論指出,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的世界工廠,兩年來飽受衝擊,眼看著漸將難以為繼。經過二十餘年的高速發展、巨幅擴張,這個世界工廠的產品已橫掃先進國家的貨架,甚至有人親身實驗,沒有中國貨,美國人簡直就沒法過活。然而,正如過去的世界工廠一樣,中國大陸做為世界工廠的條件正在消失;在中國這十三億人以外,全球還有四十億人正等待著接替成為廉價勞工,虎視眈眈地想爭奪成為世界工廠的商機。隨著中國人均所得與土地、物資成本的升高,使接替者的相對競爭優勢與日俱增;而大陸許多出口產業的利潤則日趨微薄,遲早將被迫鬆手,形勢十分不利。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共決定要“騰籠換鳥”,欲以七大高科技、高附加價值且資本密集的新興企業,來取代那些邊際價值急速下降的加工出口業;一方面以“勞動合同法”提高勞動成本,一方面則取消長年來種種優惠,進而提高土地、資源成本,愈加使世界工廠難以支撐。

  中共官方鼓勵這些加工出口業向內陸遷徙,但兩頭在外的加工出口業,其命脈與運輸成本密切相關,內陸工廠的運輸成本將使微利的加工出口業無法負荷。再加上即將於明年實施的“十二五計劃”,為了改善所得分配,明訂五年之內要讓工資加倍;使得勉力撐持“世界工廠”角色的加工出口業幾難立足,漸將搬離中國,向勞力更低廉的其他開發中國家遷移,恐怕已是大勢所趨。

  不過,在全球擁有廉價勞工的這四十多億人口中,儘管工資遠比中國低者比比皆是,卻找不出任何單一國家有能力承接此一重任。最近,東協各國緊急商議,要合各國之力,共同提高行政效能,改善基礎設施與水電供應,打造出一個足與中國大陸媲美的加工出口業發展環境,以築巢引鳳。一般認為,在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甚至孟加拉在內的諸國的共同努力下,的確可以分到一部分搬離中國的商機;但這些國家不論其整體規模、政府效能乃至客觀環境,與中國大陸皆相去甚遠,恐怕吞不下這塊大餅。因而“世界工廠”將由“面”的分布,變成“點”及“線”的發展,亦即將會從東協各國迤邐而西,向中亞乃至更遠的非洲擴散。

  這個變化趨勢,對台商當然是一個大衝擊。台灣一直擔當“世界工廠”的重要原材料、零組件的供應者,並已構成台灣的生命線。如今倘若中國大陸的“世界工廠”角色漸被取代,台商供應的對象不但將分散化,並將由“面”化為“點”或“線”,也許橫跨十餘個國家,而台灣不僅要設法繼續做為物資供應者,更要兼顧整合、運籌乃至行銷等任務,且亦將失去同文同種及“讓利”等條件,台灣的產業結構若不進行劇烈調整,勢將無法面對漸將浮現的新情勢。未雨綢繆,台灣準備好了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