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緊張是一個具有本土特色的老大難問題,由於居民城鄉二元分布格局、出行習慣、運力限制等深層次原因,至少從目前來說,“根治”春運緊張可說是一種奢求。因此,有關管理方一直本著改良的原則應對春運,在2009年,胡錦濤就針對春運下過這樣的指示:“開動腦筋,研究採取若干便民、利民措施,並公布於眾,以化解矛盾,確保春運任務順利完成”,鐵路部門去年也推出過實名制購票這樣的改良新舉措,在當時引起不小的爭議。
多年以來,春運的主要問題一直是“票難買”,不太存在“票太貴”的問題,而現在的情況則是,“票難買”的老問題還未改良,卻又出現了“票太貴”的新問題,票價高昂又成了妨礙國民回家團聚的一大門檻。
“票太貴”為什麼成了中國春運的一個新問題?可以從兩方面理解,其一,可能是民眾用於購買車票、春節回家的可支配收入較以往減少了,以至囊中羞澀,使車票支出在群眾眼裡的相對價值變高了;其二,可能是車票普遍漲價了,老百姓因為回家團聚而肩負的負擔變重了。
在很多旅客眼裡,近幾年中國火車票的平均價格確實提升了,儘管暫時還沒有相關統計數據支持,但隨著動車和高鐵的運營,曾經飽受農民工歡迎的價格低廉的綠皮車的消失卻是不爭的事實。在提速與提高舒適度的同時,票價也被大幅度提高,對一些人群來說,票價甚至貴到不可承受的地步,比如外出打工的農民工,還有大學生。據報道,即便在富庶的長三角地區,不少大學生也由於負擔不起滬寧高鐵的票價而改坐長途汽車返鄉。在剛剛開始春運售票的上海火車站場,上海到成都的硬座票5分鐘內就賣完了,但同一天發售的高鐵車票卻仍有較多剩餘,不見排隊長龍,購票者寥寥無幾。
事實上,雖然對全中國來說,春運是一個難以回避的民生問題,但對於鐵路部門來說,卻更像是一場饕餮盛宴。在這個一票難求的特殊時間段,由於消費者對票價不再那麼敏感,鐵路部門如果乘機提價的話,很容易賺個盆滿鉢滿。據說,從2011年1月11日起,上海與重慶、成都已經開出了豪華動臥,最貴票價為2330元,堪比五星級酒店房價,而這還是打了7折的價格。
如果說在短期內“票難買”還將是一個無法解決的老問題,那麼有關部門至少應該立即採取措施,使“票太貴”不至成為妨礙民眾回家團聚的新問題。從本質上講,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解決:政府對春運動車、高鐵票價進行補貼--只要舍得鐵路部門短期內不賺錢,甚至虧錢。這在經濟上或許是不智的,但如果按中國政府一貫算大帳的思維理解,其實穩賺不賠。其間道理就跟政府投入巨資辦奧運、亞運一樣,補貼春——運收獲的是社會整體福利的提高。在中國,人們往往習慣於稱呼“鐵道部門”而不是“鐵路企業”,這表明,鐵路運輸在中國早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經濟行為,鐵路由國家實行壟斷運營,不但具備商業性質,更具有公益性。它不但要追求投資回報,更要顧及社會公共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