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印度或制衡中國戰略崛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8 09:50:04  


 
  上世紀90年代初實行面向市場的改革以後,印度的經濟增速猛增,人們預測未來會出現兩位數的增長。英國《金融時報》的馬丁•沃爾夫稱印度是“不成熟的超級大國”——一個經濟規模龐大但生活水平很低的國家。他認為,印度的經濟規模將在10年後超過英國,20 年後超過日本。印度擁有新興數以億計的中產階級,英語是官方語言,說英語的人口有5000萬至l億。在此基礎上,印度的信息行業能夠在全球發揮重要作用。

  印度還擁有相當大的硬實力資源:據估計有60件至70件核武器、中程導彈、太空計劃、130萬軍隊、每年近300億美元軍費開支——占世界總軍費開支的2%。

  就軟實力而言,印度有穩固的民主制度,具有超國界影響的充滿活力的通俗文化。另外,印度的海外移民影響力很大,就每年製作的影片數量而言,其電影業寶萊塢的規模居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印度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有數億不識字的貧困人口。約1/3的印度人處於赤貧狀態,世界1/3的窮人在印度。印度的GDP為3.3萬億美元,低於中國的5萬億美元,只有美國的20%。因此,印度的人均收入2900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是中國的一半、美國的1/15。

  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國人口識字率達到91%,城市人口占43%,而印度的這兩個數字只有61%和29%。每年,印度工程和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大約是美國的兩倍,但英國《經濟學家》周刊報道說:“只有4.2%的畢業生能勝任軟件產品公司的工作,只有17.8%能被信息技術服務公司雇用,即便是經過6個月的培訓以後。”

  這個問題的症狀之一就是印度在大學的國際排名中的糟糕表現:高等教育咨詢機構QS編制的2009年亞洲大學排名顯示,印度排名最高的是孟買的印度理工大學,排名第 30位。中國的內地和香港有10所大學排名更高。在印度的總出口商品中,高技術出口商品只占5%,而中國的這個數字是30%。

  因此,印度不大可能在今後10年或20年變得與中國勢均力敵。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998年3月印度進行核試驗之前,時任印度國防部長還把中國稱作是印度“潛在的頭號敵人”。

 對於印中關係,印度官員在公開場合通常態度謹慎,但在私底下他們仍然十分擔心。印度更有可能成為制衡中國戰略崛起的一個亞洲國家,而不是成為中國的盟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