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崛起的雙重解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8 10:25:48  


 
  中國在提高自己的整體實力方面的確很成功,但也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在軍事方面,儘管中國在加速現代化進程,但仍與美國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戰力投放(power projection)能力方面。儘管政府在採取一切措施刺激國內市場消費,但中國的經濟增長依然過於依賴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中國的人均GDP產值剛剛超過3000美元,列全球第104位。因此發展仍是首要問題之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顯然不能代表整個中國的發展水平,大量的農村和偏遠地區仍然十分貧困。1.35億中國人每天的生活支出不到1美元,1000萬人的住房還沒有通電。

  難以預見的是,中國目前的成功道路能否在今後幾十年裡帶來持續的發展。中國國內權威的批評聲音也在質疑目前的發展模式能否應對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環境污染、社會福利不足等問題。儘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收入分配向富有階層傾斜,貧富差距在擴大。

  此外中國經濟在結構上過於依賴出口。中國的貿易和出口對GDP的貢獻率已分別超過60%和30%。北京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讓出口依賴型的經濟向國內市場主導型轉變。但問題是,出口行業涉及成千上百萬工人的就業,就是說減少對貿易的依賴和順差不僅僅是宏觀經濟的紙上談兵。

  中國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時刻。如果不發生根本性的結構調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面臨危險。能否成功完成從出口依賴型向內需型經濟的轉型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中國經濟必須走出重工業領域過渡投資和以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就業的誤區。中小型產業、服務業和私營經濟領域需要得到進一步加強。在中國能創造大量高薪就業機會的企業是那些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私營中小型企業。它們也是創新的主要推動力。

  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被證明適合推動現代化進程,但它是否能成功地讓中國完成到後工業社會的轉型,並實現可持續的實力增長,還是個未知數。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