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韓國興起中國研究熱 為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0 11:23:30  


  中評社台北2月20日電/台灣工商時報報導,從2011年開始,對韓國來講,是新10年的開始,也是向中國友善的開始。為什麼要說,2011年開始,是韓國對中國友善的開始?對韓國來講,當前的中國,不論是從政治或經濟來看,對韓國可能都不是機遇,而是可能構成的威脅,所以,要對中國友善。 

  唯一單一國名命名機構 

  不但要友善,更要研究,韓國外交通商部旗下“外交安保研究院”,2010年12月15日設立了“中國研究中心”,這也是韓國外交部成立以來第1個以單一國家為名的研究機構,也就是說,“中國”是韓國政府“唯一”以單一國名命名的機構。 

  外交部還找來曾在2008至2009年期間擔任駐華大使的辛正承為“中國研究中心”的第1任主任。 

  “中國研究中心”是要研究什麼?依據韓國外交通商部的構想是,將負責集中研究中國外交政策、美中關係、韓中關係和中國的政治經濟等4方面。 

  會鎖定這4方面,是因為2010年發生的一連串不幸包括天安艦爆沉、延坪島炮擊事件中,韓國曾經期待中國做出負責任的回應,希望中國身為“負責任的大國”、“G2”,對朝鮮施壓,結果,發現“自己”有這樣的想法是多麼的幼稚和樂觀。 

  韓中雖然被稱為是“戰略伙伴”,然而,從天安艦與延坪島事件中,得到證明,中國對這種關係置之不理。 

  對韓半島影響大 

  偏偏中國對韓半島的影響力具有殺傷力的威脅。中國過去10年間藉由“六方會談”直接掌控了韓半島的未來,至少,韓國方面是這麼認為。 

  事實上,每當韓半島陷入危機狀態時,韓國政府確實是只能向中國“哭”訴,“請”中國向朝鮮政權施壓。然而,很多時候,中國不怎麼理會韓國的“哭”訴,至少從韓國的角度來看,中國永遠是跟朝鮮站在同一邊。 

  也因此,中國讓韓國人感到不爽,崛起而變為巨大的中國,是韓國感到疲憊的“鄰居”。而這是地理上的宿命,韓國和朝鮮都有過苦澀的經歷。 

  經濟依存度高 

  還有在經濟上,中國占韓國出口比重的24%,在貿易總額中占20%,也就是韓國的出口與貿易是高度集中在中國,如此必然會依賴中國的市場。 

  當2008年金融海嘯後,韓國對中國的出口大幅增加了19.2%,相對的日本對中國出口只增加了6.3%。 

  在如此高度集中下,只要中國限制韓國產品進到中國,就能對韓國施加足夠的壓力,也就是說,只要中國經濟政策的方向轉為緊縮,韓國也會跟著拉起經濟警報。 

  讓韓國更為驚恐的是,中國未來積極發展的7大新興戰略產業,對韓國更將構成“巨大”的威脅。 

  中國的7大新興戰略產業是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生物、再生能源、新動力汽車、尖端裝備和新材料產業。這些新興產業與韓國的戰略產業有相當一部分是重疊的,其中某些產業甚至領先韓國,讓韓國感到極為憂慮的是,中國與台灣的ECFA,“也會蠶食韓國的海外市場”。所以,韓國一定要研究中國,來增加兩國間的交流,並提前預防不好事情的發生,這對韓國“非常重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