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固然代表著中國政府有充足的資源來辦大事,如在華爾街金融危機時毅然投入4萬億刺激經濟,可是這一來相對缺乏經濟效率,二來不可持續,三來也會產生排擠作用,打擊民間的投資與消費行為,長期而言非但難以為繼,也勢必讓經濟轉型的戰略更荊棘塞途。
要提高民眾的消費意願,首先當然必須先增加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中國政府出重手整頓房地產市場,顯然是對症下藥之舉。此外,要讓城鎮居民放心花錢,政府也有必要在教育、醫療等社會領域增加投資,建立較完善的安全網,讓民眾能把為孩子的求學以及家人的健康所儲蓄起來的錢,用來改善當下的生活條件。
完善社會保障原本是社會主義的理想,也是中國實行國有制的道德基礎。然而改革開放推進市場化的結果,卻使得經濟和社會現實同原來的設想漸行漸遠。世界性的統計數據發現,在國有經濟比重越高的國家,其居民消費傾向則越低。這是因為私有經濟部分所推動的GDP增長,會直接帶動勞動收入上漲,而居民也能直接分享土地、住房和股權等資產升值的收益。國有資產的增長,卻不易讓民眾直接受惠。
由此觀之,中國經濟轉型的任務艱巨複雜,而且在深層次上更超越了單純的經濟決策,需要全方位的思考與改革。中國政府提出要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城鄉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應當能起到刺激消費占GDP比重的作用。如何平順完成經濟轉型,顯然還任重道遠。在剛結束的“兩會”,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中外記者會上表示,轉變發展方式知易行難,最難的其中一個方面是觀念的轉變。成功之道,或許正如他所說,政如農工,思其始而成其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