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爭奪“世界技術領袖”桂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8 09:41:49  


 
  美國則走上了相反的道路。1995年以來,在科技方面的官方投資實際上並未增加。作為科技創新主角的美國金業將技術拱手相讓,作為進入中國市場並從中獲益的途徑。雖然美國的大學仍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美國整體的教育體系並非如此,對65個中等和高等發展水平的國家學生成績進行比較的結果是,中國占據第一位,美國在第23—24 位之間搖擺。

  美國人在教育方面的放縱態度和中國人追求目標的韌性形成鮮明對比。奧巴馬總統提出科技創新的迫切性問題也不無道理。他指出,美國正面臨一個新的 “斯普特尼克時刻”。一切跡象似乎都表明,如果美國不盡快作出回應,中國將在不遠的將來掌握高科技領域的統治權。就像當年與蘇聯之間的太空戰一樣,美國在倒退的時候,中國卻在向前衝。

批評性思維對中國很重要

  關於中國在這個充滿競爭的全球化世界中的超凡競爭力,沒有人會提出疑問。但中國的成功也有局限性,那就是缺乏批評性和個性化思維。中國人的思維受鐵的紀律和條條框框的束縛,喪失了自由飛翔的能力。這樣一個社會似乎更適合於在明確指令下的繁榮,即精英負責思考,其他人負責追隨,而不太有利於鼓勵個人的創造力。中國的製造業比服務業表現得更為出色並非沒有道理。

  中國的教育模式是造成中國在謀求霸主的過程中顯得較為脆弱的最大原因。在這樣的模式下,中國永遠不能產生出像蓋茨和喬布斯這樣,學習成績一般卻是創意天才的人物。實際上,由於缺乏個人創新能力,中國似乎無法在奪取技術領袖地位上實現飛躍。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缺陷,中國通過併購西方企業大力推動技術轉讓。但這種依賴性只能進一步加劇中國的局限。

  學會批評性思維將是支持中國夢想的重要條件。但如果我們將批評性思維和堅持目標的韌性放在天平兩端的話,後者一定是最終勝出的一邊。如果說幫助美國保持其技術霸權的最大盟友是中國的教育模式的話,那麼中國領導人推勁中國夢想實現的最大盟友就是西方企業的短視。

  未來幾年將是誰會成為天下第一的決定性階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