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作為生產基地的中國是否太昂貴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9 07:57:34  


“中國制造”已不是廉價的代名詞。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德國之聲網3月28日載文《作為生產基地的中國是否太昂貴了?》,摘要如下:

  牛仔褲19歐元一條,長袖衫5歐元。這些廉價商品便是建立在中國的廉價勞工之上。不過,如果相信一些媒體的報道,那麼,廉價牛仔褲的日子便屈指可數了,它們的生產車間將轉移到其他國家。

紡織工業考慮的不僅是勞動成本

  聽起來似乎荒誕,恰恰是富士康絕望工人的自殺事件,導致了中國生產商以及北京政府的思想轉變。此外,中國的消費品價格不斷上升以及年輕人對教育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對這一思想轉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今年的人大會議通過的五年計劃做出決議,將最低工資提高13%,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公司甚至提高20%至70%。在中國進行生產的公司對這一發展趨勢當然很不滿意,因為勞動成本自然會隨之提高。所有工業領域都受到這一發展趨勢的影響,尤其是服裝領域。位於科隆的德國經濟研究所的馬特斯(Jürgen Matthes)這樣說道:

  “紡織領域,尤其是服裝領域,是有不同的生產環節的,勞動最密集的是縫合,這是服裝工業的一部分。勞動成本提高,這裡感覺最直接,因為這裡的勞動最密集。這裡很難進行合理化精簡,只能是女工們坐在大型車間裡,用縫紉機縫制衣物。”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中國紡織品的出口量一直在穩步增長。德國時裝協會German Fashion提供的數據證明,2010年在中國製作的服裝同比增加了近10%。來自全球的需求使中國的生產幾乎到了飽和的邊緣。德國紡織品及時裝協會的艾里斯卡特說:“不僅是工作的成本,還有能否保障產品的水平,這都讓我們感到憂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