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民日報分析窮二代現象 建議加快戶籍等改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31 17:38:27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窮二代、富二代、體制外的二代與體制內的二代……因家庭出身不同帶來的代際分化已成為轉型期中國的突出問題。造成二代分化的原因是什麼?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如何面對代際分化?近日,本報記者走進“二代”群體,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態和心理特點,揭示代際分化的深層原因,探討解決的途徑和辦法。

游蕩在城鄉之間的“邊緣人”

  人民日報報道,二代農民工向往城市卻因戶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市所接納

  快兩年了,王東一直在北京朝陽區金盞鄉打工。上世紀90年代,王東的父母就從安徽巢湖老家到金盞鄉打工。幾年後,他隨父母來到這裡,並在民工子弟學校讀完了小學和初中。但由於沒有北京戶口,小王在北京無法高考,所以初中畢業後只能回安徽老家上學,並在當地考上了大專。2009年,大專畢業的他又回到了金盞鄉,但一直沒找到穩定的工作,只能在附近的小廠打零工。

  沒有戶口,意味著王東不能享受到北京市民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父母都是外來的民工,王東沒有任何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買房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談到以後的生活,王東一臉茫然:“我不想回老家生活了,但在城市裡也看不到發展前途,先在這邊熬著,慢慢找機會吧。”

  王東的生活狀態,正是大多數二代農民工的真實寫照。這些年,確實有一些二代農民工通過自身努力擺脫了貧窮、成就了事業,但大多數人還是由於家庭條件差、生存狀況難而游蕩在城鄉之間,成為“邊緣人”。他們來自農村,卻由於長期在城市生活而對農村疏遠;他們向往城市,卻因生活壓力、戶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市所接納,很難分享現代生活的快樂。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與父輩相比,二代農民工也有自身顯著的特點。他們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教育,會穿西裝、打領帶,喜歡使用新款手機,普通話說得不錯。除了幹活,他們還喜歡考慮自己的將來,儘管這種籌劃往往都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李煥今年18歲了。自打他記事起,父母就把他留在山東的爺爺奶奶家,自己則外出打工。由於缺乏督促管教,李煥學習很不好,上到初中就不願意再繼續讀書了,索性隨父母來到了北京。

  “剛來的時候,一下就被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迷住了,特別興奮。”李煥說。但沒多長時間,他就發現北京雖好,屬於他們家的卻不多,他父母在北京通州區打工,住的房間又小又亂,每天累得回來倒頭就睡,幾乎沒有空閑時間。

  16歲的時候,李煥擁有了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父母打工的廠裡做雜工,幹了不到三個月,他不做了。“活太累,我根本幹不下來。”李煥說,之後他在餐廳幹過服務員,在大街上分發過廣告單,工作總是換來換去。

  談到今後的打算,李煥倒是很幹脆:“走一步看一步,還能有什麼打算?現在對我來說,不指望能在北京安家、落戶、買房子,就希望賺一些本錢,以後可以做生意。”

  專家認為,面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困惑,我們不能一廂情願地要求他們回到農村,安心務農;也不能一味指責他們貪圖享受,他們有改善自己生活條件的權利。政府應當加速戶籍、就業、醫療、社會保障、農村土地等相關制度的改革,盡快消除造成城鄉差別和工農不平等的體制性障礙,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管理模式,為他們在城市提供更廣闊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